一、设备基本体积参数
Thermo Scientific 3111 CO₂培养箱以高稳定性、精准控制和紧凑结构著称,其体积参数如下(具体以不同批次为准):
外部尺寸(宽×深×高):约 700 × 740 × 910 毫米(即70 × 74 × 91 cm)
内部有效容积:约 184升(L)
重量:约 80-100 公斤(视配置不同)
这一体积属于中型实验室培养箱,适用于大多数标准实验台或独立放置,能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节省空间。
二、外部结构与空间设计
1. 整体框架设计
设备采用立式箱体结构,长方体设计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扩展空间,从而减小水平占地面积。其钢制外壳坚固耐用,同时配有抗腐蚀涂层,适用于湿润高温实验环境。
2. 层架配置与内部空间布局
内部设有可调节层架结构,最多支持4~6层配置,便于根据培养瓶、培养皿或试管架的尺寸灵活调整。层架材料一般为不锈钢,可抗酸碱和高湿环境,保障实验安全。
3. 门体厚度与观察窗口
门体较厚,集成双层隔热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部分版本配有内嵌式玻璃视窗,便于观察内部情况而不影响温度与湿度稳定。
三、内部容积与实用空间
1. 实际有效使用容积
虽然名义容积为约184升,但由于内部结构(风道、传感器、湿度盘等)的占用,可用培养空间约为150-160升,这部分体积仍足以满足中等负荷的细胞培养需求。
2. 高度分层利用率
内部空间设计强调垂直分布,通过多层搁板实现上下分区,最大程度提高单位体积利用率。对于需大量并行实验或多批次培养的实验室非常实用。
3. 容器兼容性
支持多种容器尺寸与形状,包括培养瓶、培养皿、多孔板(6孔、24孔、96孔)等,提升空间灵活性。内部设计避免死角与气体阻隔,确保每层环境均衡。
四、空间布局在实验室应用中的表现
1. 空间利用优势
与大型三层叠放式培养箱相比,Thermo 3111在体积控制方面更为合理。其横向占地约0.52平方米,便于安装在标准实验台侧面,或作为独立单元放置于墙边、通风柜外侧。
2. 通风间隙要求
为了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建议在设备背部、左右两侧各预留不小于10厘米的通风距离;顶部如有热空气上排通道,也需预留15厘米以上空隙,避免热堆积。
3. 安装建议面积
以安全使用与维护操作空间计算,推荐单机总预留空间约为80 × 90 × 110 cm,即最小1立方米工作区。
五、搬运与安装条件
1. 门道通行尺寸评估
设备包装运输后体积略大,通常外包装箱尺寸在80 × 90 × 115 cm以上,重量可达120公斤,因此需确认实验室门宽不少于80厘米,并确保运输通道无障碍。
2. 楼层运输与转角控制
如搬运至高楼实验室,需使用电梯,承重应≥150公斤,并确保转角半径足够搬运设备通行,特别注意转向处的楼道宽度和门开启角度。
3. 搬运安全性
建议使用带轮托架或滑轮板运输,同时由2人以上共同操作,避免倾斜导致内部部件松动。设备应避免强烈震动与倾斜超过45°。
六、体积与功能性的匹配性分析
Thermo 3111通过优化内部构造,实现了相对紧凑的体积与丰富功能的有机统一:
在不牺牲温控精度、湿度保持与气体浓度控制的前提下实现节省空间
控制模块与加热系统独立隔离,不侵占培养容积
可堆叠式设计选项,支持在多个3111设备间垂直组合,提升空间利用率
七、二手设备体积状态评估要点
采购二手Thermo 3111培养箱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与体积相关的项目:
外壳完整性:检查箱体是否有凹陷、磕碰痕迹,是否影响结构稳定性
层架数量与可调性:原配搁板是否齐全,是否能调节高度
密封门状态:门体是否变形,是否能紧闭,观察是否存在密封条老化
脚轮或支撑结构:是否稳固、有无断裂或滑动困难问题
内部容积洁净度:内部是否留有污染、锈蚀或难以清洗的痕迹
八、体积与环境适配场景举例
场景类型 | 空间尺寸要求 | 适配情况说明 |
---|---|---|
小型高校实验室 | 单间约10㎡以上 | 单台设备可独立放置于角落 |
医院检验科室 | 通道型空间,约1.5m | 建议靠墙布置,预留前方操作区域 |
GMP实验车间 | 配置多个设备区域 | 可多台堆叠布置,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
生物制药中试间 | 需搬入无菌仓 | 包装后体积可进洁净门,运输受限较少 |
九、用户选购与空间规划建议
确认空间尺寸:在选购前应精确测量安装位置的宽、深、高,确保设备可顺利搬入并留足运行空间
预留维护空间:为便于未来维修与校准,设备周边应预留30厘米以上操作间距
评估设备数量:如需多台并列运行,建议采用同型号组合,便于统一布线与维护
关注搬运路径:特别是在建筑物高层或地下实验室,应考虑电梯承重、楼梯转弯及地面承载能力
十、结语
赛默飞Thermo 3111 CO₂培养箱在体积设计方面兼顾了结构紧凑性与内部空间实用性,是中型培养任务的理想选择。其标准化外形、良好的人机工程结构和灵活的内部布置方式,使得即便作为二手设备也能高效适配多数实验场景。通过合理规划摆放与安装,用户可最大程度提升实验效率与空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