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培养摇床培养过程中是否可以添加药物或补料

实验室培养摇床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蛋白表达、药效筛选等科研领域。其具备良好的控温能力与持续振荡功能,为样品提供恒定的混合环境。然而,在长期培养过程中,研究人员常常面临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是否可以在摇床培养过程中向体系中添加药物、诱导剂或营养补料?

一、在摇床培养中添加药物/补料的常见实验目的

1.1 调控基因表达

  • 通过外加诱导剂(如IPTG、阿拉伯糖)实现基因启动子激活,常见于蛋白表达系统中;

  • 控制诱导剂浓度与时间点,可以实现定向调控表达量

1.2 延长对数生长期

  • 在细菌或酵母的长时间培养中,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甘油)氮源(如胺类、酪蛋白水解物),维持其生长状态;

  • 适用于高密度发酵、小规模产物积累测试。

1.3 研究药物刺激或应激反应

  • 向细胞或微生物体系中加入抗生素、抗癌药、氧化剂等药物,观察其对细胞存活、转录反应、代谢变化的影响;

  • 常用于药物筛选、毒理分析、生物标志物挖掘。

1.4 优化产物积累阶段

  • 添加诱导剂或调节因子如维生素、金属离子等,有助于促进代谢路径激活,提升代谢产物(如次级代谢物、酶)产量。


二、理论依据:在摇床培养中动态添加的合理性

2.1 液体体系动态可控性

摇床在振荡状态下形成良好的液体混合与气液接触,体系中可实现:

  • 快速溶解;

  • 均匀分布;

  • 高效传质。

因此,向其中加入药物或补料时,能迅速混匀而不产生局部浓度偏差。

2.2 微生物/细胞对补料的响应窗口

多数生物体系在对数生长期具有较强的摄取与代谢能力,若掌握合适时间点补料,可实现生物量和产物的双提升。

2.3 动态调控与分批控制原理

在现代发酵工程中,常用“分批投料”替代一次投料模式,模拟真实代谢需求,避免底物抑制。实验室摇床虽为小规模模式,但同样可借助此策略提高培养质量。


三、添加方式:如何在摇床运行中实现补料或加药

3.1 手动开盖添加(适用于短时间操作)

适用条件

  • 无菌培养瓶;

  • 药物添加量少;

  • 室温操作、环境无菌要求高。

操作步骤

  1. 暂停摇床;

  2. 迅速打开瓶盖;

  3. 用移液器加入消毒后的溶液;

  4. 立即拧紧瓶盖、继续培养。

优点:无需额外设备;缺点:存在污染风险,需严格消毒操作。

3.2 透气塞或加料口添加

  • 使用带侧管、橡胶塞穿刺口或金属螺帽阀的三角瓶;

  • 可用注射器穿刺无菌膜添加,无需开盖。

适合:对无菌要求高的细胞系或致病菌实验。

3.3 外接蠕动泵自动滴加(高端摇床)

  • 配合高精度蠕动泵与定量注射器,设置补料程序;

  • 可实现连续或分阶段添加。

适合高通量筛选、长时间诱导表达。


四、不同类型添加物的注意事项

添加物类型典型示例注意事项
诱导剂IPTG、阿拉伯糖控制浓度;避光保存;一次性使用
药物抑制剂抗生素、顺铂、H₂O₂溶剂需无毒(DMSO浓度<0.1%);明确刺激窗口时间
营养补料葡萄糖、酵母膏建议预灭菌后使用;避免过量导致酸化或粘稠
缓冲液Tris、HEPES添加前调节pH,避免中和培养基缓冲体系
金属离子/辅助因子Mg²⁺、Ca²⁺、Zn²⁺添加浓度需精确,避免离子中毒或沉淀形成

五、案例分析:应用场景与添加策略

案例一:IPTG诱导大肠杆菌表达蛋白

  • 培养菌种至OD600≈0.6;

  • 暂停摇床运行;

  • 加入终浓度1mM IPTG;

  • 继续摇床培养16h,温度调整至18℃以优化表达。

案例二:CHO细胞毒理反应实验

  • 培养细胞至对数生长期;

  • 无需停止摇床,使用透气瓶帽注射50 μM化疗药;

  • 观察24~72小时细胞状态、代谢产物和转录反应。

案例三:多阶段补料发酵模拟

  • 以乳酸菌为例;

  • 每4小时补加葡萄糖(终浓度2%),维持产酸效率;

  • 通过多点采样监测pH、溶氧、代谢流。


六、潜在风险与规避策略

6.1 污染风险

  • 打开瓶盖时容易引入空气杂菌;

  • 应尽量选择无菌穿刺方式;

  • 添加器具须提前灭菌处理。

6.2 药物对体系毒性

  • DMSO或乙醇溶剂添加过量将影响细胞膜稳定性;

  • 建议设置空白溶剂对照组。

6.3 添加剂引发pH变化

  • 碳源、酸性药物等会打破培养基原有pH缓冲体系;

  • 可结合pH指示剂判断变化并适当调整。

6.4 液体体积膨胀

  • 多次添加可能使液体溢出;

  • 建议初始灌装体积控制在容器容量的30~50%。


七、实验室操作与记录建议

7.1 建立添加记录表

记录每次添加内容、时间、添加量、操作者等信息,便于数据追溯与分析。

7.2 设定添加时间点

  • 对应样品生长曲线、代谢时间窗制定添加节点;

  • 避免随意添加影响变量控制。

7.3 统一使用标准浓度溶液

  • 实验室内各添加物应配制标准工作液;

  • 避免每次现配引入误差。


结语

在实验室培养摇床的培养过程中,是可以并且应当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进行药物或补料添加的。这种动态调控方式不仅可以优化实验结果、提高生物产物产量,还能够模拟更贴近体内或工业实际的条件。

然而,任何一次“额外添加”都是对培养体系的扰动,操作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无菌技术与精准控制基础之上。合理设定添加方案、选择合适添加方法、做好记录与对照实验,是确保其成为推动实验进程“加速器”的关键。

在追求高效、稳定、可控的实验道路上,动态补料与药物调控正日益成为现代实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马仪器网   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公司的所有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浙ICP备1904247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