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板振荡器使用过程中常见误区?

微孔板振荡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等实验室的重要设备。它主要用于96孔或384孔微孔板内试剂或细胞的混匀、孵育或反应过程。虽然操作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设备性能、操作规范或实验需求的理解不足,常常会出现各种误区,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损坏仪器。本文将系统梳理微孔板振荡器使用过程中的典型误区,以帮助使用者正确、高效、安全地使用该设备。

一、操作方式不规范

1.1 忽略水平放置

许多实验人员在将微孔板放上振荡器平台时,未仔细对齐或未确保平台水平,导致微孔板在运行中滑动、晃动,甚至出现液体溢出。这不仅会污染仪器,还可能造成试剂浪费、实验失败。正确的操作应确保微孔板与平台接触良好,四角对称放置,并使用厂家配套的固定压板或防滑垫。

1.2 盲目设定转速

不同实验对振荡速度有不同要求,尤其在细胞培养、酶反应或抗体孵育等环节,过高或过低的转速都会影响反应效率。部分使用者习惯于将速度调至最大或完全照搬上次实验的参数,忽略当前实验的特殊性。理想的做法应先根据实验说明书推荐的速度设定初值,并进行小规模预实验优化。

1.3 不观察启动过程

在开启设备后立即离开,未观察振荡器运行是否平稳,是另一个常见错误。部分微孔板装载不均,或压板松动,振荡时可能出现偏重、噪音大、跳动等问题。如不及时发现,可能造成振荡器机械损伤或实验失败。建议在启动后观察至少30秒,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再离开。


二、忽视设备的适配性

2.1 使用不兼容的微孔板

并非所有微孔板都适合高频振荡。一些品牌的微孔板设计偏软、边缘不平或材质较薄,在高速振荡时容易翘边或破损。若使用不合适的微孔板,不仅会导致混匀不均,还可能损坏板孔,影响下游检测。建议选用硬度适中、质量可靠的标准微孔板,尤其在高通量工作中尤为重要。

2.2 忽略孔板容量限制

部分操作者在微孔板中加入液体体积过多,尤其在384孔板中,容易出现液体在振荡过程中飞溅,造成孔间交叉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一般建议加样体积不超过每孔容量的70%,并结合具体转速设定调整操作。


三、环境因素未充分考虑

3.1 在不平稳台面操作

实验室空间有限,一些人将微孔板振荡器放置在临时搭建的支架、木质柜台甚至纸箱上。这些表面可能存在轻微晃动或弹性,导致振荡器本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位移,进而影响振荡轨迹与力度。正确方式应将设备放置在坚固、稳定的实验台上。

3.2 温度与湿度忽略不计

部分微孔板振荡器具备加热功能,适用于孵育反应。然而,环境温度若过低,仪器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升温到设定值,影响孵育效率。而湿度过高则可能影响电路板或导致冷凝水聚集。因此,在有温控需求的实验中,应将设备放置在恒温环境或配备干燥箱中使用。


四、日常维护不到位

4.1 不定期清洁

长期使用过程中,振荡器表面尤其平台区域易积累试剂残留、灰尘或生物材料。若未及时清理,不仅可能腐蚀平台表面,还会滋生细菌或霉菌,对实验室安全构成威胁。每次实验后建议用70%酒精或中性清洁剂清洁平台,并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擦拭。

4.2 忽视传动系统保养

微孔板振荡器内部通过马达带动偏心轮实现振荡。若长时间高速运行但未定期检查传动系统,可能造成轴承磨损、马达过热甚至烧毁。特别是在振幅较大的模型中更容易发生此类故障。建议每运行100小时左右检查一次设备内部传动部件,有条件时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保养。


五、实验方案设计存在漏洞

5.1 没有设置对照板

在某些复杂实验(如ELISA或细胞染色)中,部分人员忽略设置空白或标准孔板用于校准振荡效果,导致后期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因振荡不充分造成差异。标准化操作流程应包括设置对照孔板或对照组以辅助评估振荡质量。

5.2 时间设定不合理

有些实验步骤需要振荡特定时间,如15分钟、30分钟、1小时等,但操作者因忙碌或经验主义心理,只估算时间而未使用定时器或闹钟进行精确控制。这种模糊设定极易导致反应不完全或过度。建议始终结合设备的定时功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设定。


六、过度依赖说明书参数

6.1 忽略具体实验变量

虽然说明书中通常提供推荐参数,但其多为一般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在实际实验中,溶液粘度、孔板类型、试剂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振荡效率。盲目使用说明书中的“默认值”而不进行优化,可能造成实验效果欠佳。科学做法应是通过预实验找出最适合当前条件的参数。

6.2 忽略软件/固件更新

部分高端振荡器支持软件编程或联网更新功能,但实验人员往往忽视这些配置。旧版本软件可能存在逻辑缺陷或功能限制,影响使用体验。建议定期查看厂家官网,获取最新驱动或控制程序,以发挥设备最大效能。


七、安全使用意识薄弱

7.1 振荡时取放样品

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少用户直接用手取放微孔板,这不仅有割伤、烧伤(若带加热)或被振动夹具撞击的风险,也可能引发孔板移位。正确操作应在暂停状态下进行样品操作,并确保手部干燥、无腐蚀性试剂残留。

7.2 电源管理不规范

频繁插拔电源线或在插座功率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多个高功率设备,可能造成电压不稳,损坏振荡器。建议使用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电源插座,且专线供电,避免其他设备并联。


八、错误的使用目的

8.1 误将其用于超出功能范围的实验

微孔板振荡器主要适用于混匀、孵育、反应等任务,部分用户却将其当作离心或剧烈物理冲击工具,甚至尝试用其破碎细胞。这种误用不仅严重偏离设备设计初衷,也极可能导致仪器快速损坏。

8.2 长时间无人监管

有的实验设定长时间振荡(如4小时以上),但无人监管,若中途发生仪器异常或样品泄漏,将难以及时发现。更严重者,若实验室无人时发生电路故障,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建议长时间运行时安排周期性巡视,或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辅助监管。


结语

微孔板振荡器作为现代实验室中常见且重要的设备,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然而,正因其普及程度高,许多使用者常在细节上掉以轻心,导致不必要的实验误差或设备损坏。本文列举的常见误区希望能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借鉴,在日常使用中加强对设备的了解与规范操作,最大限度提高实验效率与数据可靠性。

唯有在细节中追求精确,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黑马仪器网   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公司的所有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浙ICP备1904247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