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孔板振荡器安全操作规程?
目的
为保障实验室人员与设备安全,规范微孔板振荡器的使用流程,防范意外事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品牌、型号的微孔板振荡器,包括带恒温、带光学检测及集成孵育功能的复合型振荡设备。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
为保障实验室人员与设备安全,规范微孔板振荡器的使用流程,防范意外事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品牌、型号的微孔板振荡器,包括带恒温、带光学检测及集成孵育功能的复合型振荡设备。
二、术语与定义
微孔板(Microplate):具有多孔结构的平面试验载体,常见规格96、384、1536孔板。
振荡器(Shaker):通过往复、旋转或轨道运动,实现样品混合或孵育的仪器。
振幅(Amplitude):振荡平台轨迹直径或往返距离。
频率(Frequency):每分钟振荡循环次数,单位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
恒温模块:用于加热或制冷,以维持平台内恒定温度的装置。
三、岗位职责
使用人员
熟悉设备性能、功能与操作指南,持证上岗。
按规定着装,佩戴实验服、手套与护目镜。
维护人员
定期开展预防性检修,检测电气、机械及传感器状态。
对保养与故障记录负责,并提交报告。
安全管理人员
组织操作培训与考核,监督规程执行情况。
协调应急救援,更新安全制度。
四、安全防护措施
电气安全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电源线无破损;
禁止在潮湿环境或带水操作;
使用前后应关闭主电源,拔下电源插头。
机械防护
振荡过程中严禁打开机壳或触碰移动部件;
振荡平台应装配安全防护罩,防止样品溅射。
化学与生物安全
操作含危险试剂时,在符合生物安全等级的柜内进行;
如发生泄漏,立即按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处置。
环境条件
温湿度应在说明书要求范围内(一般20–25 ℃,≤60 %RH);
避免强磁场、强振动和直射阳光。
五、操作前检查
目视检查
外观、面板、显示器是否完整,指示灯是否异常;
振荡平台固定装置、锁紧螺丝及防护罩完好。
电源与接地
测量电源插座电压(应在额定值±10 %范围);
检查接地线夹紧情况,接地电阻<10 Ω。
功能自检
通电自检程序正常完成,无报警代码;
振荡平台在低速、高速及定时模式下各运行30 s;
恒温模块(若有)升降温正常、无过冲。
六、安全操作步骤
加载样品
按对称原则在平台上均匀摆放微孔板;
使用防滑垫、卡扣或磁力板夹固定,避免振荡偏移。
参数设定
选择振幅、频率、时间及温度(如适用);
若为分段程序,先预览确认各阶段参数;
使用预设程序功能,可减少误操作。
启动振荡
关闭防护罩并锁紧,确认安全指示灯亮;
按“启动”键后,现场待命1–2 min,观察运行平稳性;
如发现异常振动或异响,立即按“急停”按钮。
运行监控
每隔30 min巡视一次,查看平台状态及样品情况;
对带远程监控功能的设备,可通过网络客户端查看实况;
运行过程中严禁将手或其他物品伸入机器内部。
七、停机及清理
正常停机
终止程序后待平台完全停止,再打开防护罩;
断开电源,并将程序参数保存到设备内存或U盘。
样品取出
佩戴手套,小心取出微孔板,避免溅出液体;
如使用密封膜,应先小心揭开并遵循废液处置制度。
清洁消毒
使用中性清洁剂或70 %乙醇擦拭平台及机壳;
对污染区域或生物样品残留,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处理;
清洗后用干净软布擦干,确保无水渍残留。
八、维护保养安全
定期检查
每月检查电源线、开关电源模块及接插件状态;
季度或半年清理风扇、散热片及平台下方积尘。
校准与验证
每年至少一次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校准振幅、频率与温度;
生成校准报告,保存归档;
如发现指标漂移超限,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
部件更换
滤波电容、风扇等易损件寿命一般1–2年;
更换时务必使用同型号或经厂家认可的备件;
维修完成后进行空载及满载试运行。
九、应急处理
紧急停机
任意时刻按下“急停”按钮,断开电机与电源;
记录事故时间、现象与当事人,立即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漏电或触电
若发现触电迹象,快速切断总电源并拨打急救电话;
触电者需由具备资质医务人员检查,方可返回工作。
火灾或冒烟
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初发火源;
若火势无法控制,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拨打消防119;
事后配合消防与事故调查工作。
液体泄漏
立即停止振荡,开启排风系统;
穿戴防护用品,用吸液垫或专用废液桶收集;
按化学品管理规定填写事故报告。
十、记录管理与培训
操作日志
记录每次使用时间、操作者、运行参数及样品信息;
异常与故障须及时登记,并附维护或处理意见。
培训考核
新员工上岗前需通过理论考试与实操演练;
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复训;
记录培训教材、考核结果与复训证明。
档案管理
设备说明书、检修报告、校准证书等技术文件集中归档;
定期由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完整性,确保可追溯。
十一、附则
本规程由实验室安全办公室负责解释与修订。
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任何未尽事宜,按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