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孔板振荡器重复性和再现性测试?
一、引言
微孔板振荡器(microplate shaker)以其高通量、均一振荡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ELISA、酶动力学、结合亲和力测定等多种生命科学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必须对振荡器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进行严格测试与验证。本文围绕概念定义、测试指标、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案例示范及质量控制等六大部分展开,详细阐述微孔板振荡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性能评估方法,旨在为实验室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高效的测试方案。
二、概念与指标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定义:同一操作者、同一设备、相同条件(同一台振荡器、同一微孔板类型、同一实验室环境)下,短时间内对同一批样本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离散程度。
指标:一般以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SD)、最大偏差(Max–Min)等衡量。CV% = (标准偏差/均值)×100%,CV%越小,重复性越好。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定义:不同操作者、不同设备、不同条件(不同实验室或相同实验室中不同台振荡器、不同日期等)下对同一批样本进行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异。
指标: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Gage R&R 分析、偏差范围(Reproducibility SD,RSD)等评价,再现性良好时,RSD 通常控制在 5–10%以内(具体视实验需求而定)。
三、实验设计
样本制备
– 选取一批均一性良好的标准样本,如已知酶活、荧光/发光强度稳定的标准板。
– 分装至若干微孔板(≥6 块),每板同一孔位装相同体积(如 100 µL)。仪器与条件
– 仪器型号:同型号同批次振荡器;再现性测试时可选配两台不同批次同型号振荡器。
– 载板类型:同一品牌 96 孔平底板或圆底板。
– 盖板/封膜:统一使用厂家推荐盖板或防蒸发膜。
– 振荡参数:频率(如 300 rpm)、振幅(如 2 mm)、振荡模式(圆周振荡/跳动振荡)。操作流程
a. 重复性测试
– 由操作者 A 在 T0 时间点依次对 6 块板进行振荡 5 min,随后立即使用微孔板读数仪(同一台)读取吸光度/荧光值。
– 重复 3 个循环(间隔 10 min 再次测量),共计 18 份数据。
b. 再现性测试
– 操作者 B、C 在不同日期(T1、T2)重复上述过程;或在实验室 B、C 各使用同型号振荡器重复测量;
– 对比各操作者/各实验室所得均值及变异情况。
四、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数据整理
– 建立电子表格:分别记录样本编号、操作者、仪器编号、振荡参数、读数值等;
– 计算每组(同一操作者/同一台仪器)的均值、标准偏差、CV%。重复性评价
–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同一组内差异显著性(p>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
– 计算组内 SD 与组间 SD,若组内 SD 占总体 SD 比例(%Contribution)小于 30%,则重复性良好;
– 绘制箱线图(Box-Plot)直观展示各重复组数据分布。再现性评价
– 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因素为“操作者”与“仪器”;
– 计算两因素及交互作用的均方(MS),并检验显著性;
– 进行 Gage R&R 分析:分解总变异(Total Variation)为设备(Equipment)、操作者(Operator)、重复性(Repeatability)与交互项,计算各贡献率;
– 若 Gage R&R 总体变异占比低于 10–20%,则说明测量系统可接受(具体标准可参照 AIAG MSA 或 ISO 5725-2)。
五、案例示范
某公司细胞增殖实验
– 标准样本:MTT 法测定细胞活性读数;
– 重复性测试:操作者 A 在同一台振荡器上 3 次循环测试,18 个读数 CV% = 2.1%;ANOVA p=0.12;
– 再现性测试:操作者 A、B、C 在同一实验室的两台振荡器上各测 6 板,Gage R&R 分析结果 R&R 占总变异 8.7%。某高校酶活性筛选
– 标准样本:荧光法测定某酶底物转化率;
– 重复性测试:操作者 D 三次循环测试 CV% = 3.5%;
– 再现性测试:实验室内三台振荡器、两名操作者,各 12 份数据,双因素 ANOVA 显示“仪器”因素显著(p=0.03),提示不同设备间需校准;
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校准与验证
– 定期(半年或一年)委托第三方计量机构校准振荡频率、振幅;
– 使用校准报告验证设备性能是否在技术规范范围内。监控与预警
– 安装在线监控模块,实时采集振荡参数与环境温湿度;
– 设定警戒阈值(如频率偏差 ±5 rpm),超限自动报警并记录日志。操作培训与文件化
– 建立标准操作流程(SOP),包括振荡器使用、测试方案、数据分析、异常处理等;
– 对新进人员定期培训并建档,确保方法一致性。数据管理与知识库
– 将所有重复性/再现性测试数据存入 LIMS 或云端数据库,便于历史回顾与对比;
– 建立知识库,总结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形成闭环改进。
七、常见问题与解决建议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改进措施 |
---|---|---|
测量值波动过大 | 样本装载不均、振荡器接触不良 | 统一液体体积;检修振荡平台 |
不同仪器间差异 | 设备校准误差、固件版本不同 | 校准设备;升级固件并校验 |
操作人员间差异 | 操作手法、时序差异 | 统一培训;提供详细 SOP |
数据分析偏差 | 统计方法不当 | 使用适宜的 ANOVA/Gage R&R 分析 |
八、结论
微孔板振荡器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测试,是保证实验可靠性和可比性的关键步骤。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严格的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以及系统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能够有效评估并保证振荡器性能。本文所述的方法与流程已在多家科研与生产单位中成功应用,能为各类生命科学实验提供可操作、可追溯的测试策略,为高质量实验数据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