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质谱仪ELEMENT 2 ICP-MS内标的选择应遵循什么标准?
一、内标的基本作用
内标法是在样品溶液中加入一种浓度已知、性质稳定且不含于样品中的元素作为参照,通过比较目标元素信号与内标元素信号的相对变化,校正仪器信号漂移、样品输送不稳定以及基体干扰等因素,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二、内标元素选择的基本原则
不存在于样品中
内标元素不应自然存在于被测样品或其背景中,以避免内标信号与样品中同元素信号混淆。化学性质稳定
内标元素在分析过程中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发生沉淀、吸附或化学反应,确保浓度和形态稳定。离子化行为相似
内标元素的离子化效率应与目标元素接近,便于校正因等离子体变化导致的信号波动。质量数相近
内标元素的质谱质量数应接近目标元素,减少因质量差异引起的仪器检测灵敏度差异。不产生干扰信号
内标元素及其同位素应避免与样品中元素产生质谱干扰,确保信号分辨清晰。溶液兼容性好
内标元素应能良好溶解于样品溶液体系中,不影响溶液稳定性和分析过程。
三、内标元素的具体选择标准
样品类型相关
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环境水、岩石、食品、生物样品等),选择与样品基体性质兼容的内标元素。目标元素组分匹配
针对分析的目标元素类别(轻元素、中重元素或重元素),选择对应质量数段的内标元素。例如分析重金属元素时,优先选择质量数较大的内标。仪器性能考虑
根据ELEMENT 2 ICP-MS的质量分辨率和灵敏度,选择信号强度适中且仪器响应稳定的内标元素。校正范围覆盖
确保内标元素的质量数范围能覆盖目标元素质量数区间,方便对多个元素同时进行校正。
四、常用内标元素及应用范围
铟(In)
质量数为115,适用于多数重金属元素的校正,离子化效率稳定,信号强度适中,广泛应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铊(Tl)
质量数203和205,适合重元素分析,且干扰较少,是常用内标之一。钇(Y)
质量数89,适合中质谱范围元素的校正,化学性质稳定。镧(La)
质量数139,适合轻重金属元素间的校正。锗(Ge)
质量数74,适用于轻元素及部分中元素的校正。
五、内标方法优化与实施注意事项
内标浓度选择
内标浓度应适中,保证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背景噪声但不超过仪器线性范围,避免信号饱和或噪声影响。内标与样品同时加入
内标应在样品预处理阶段即加入,确保与样品经历相同的操作过程,最大限度校正样品制备误差。校正曲线内含内标
在标准曲线制备时,内标浓度保持恒定,确保校正效果准确。监控内标信号稳定性
测量过程中实时监控内标信号,若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排查仪器状态及样品制备流程。避免内标与样品干扰
确认内标元素不会与样品元素产生同位素干扰或多原子离子干扰,必要时结合高分辨质谱或软件修正处理。
六、内标法的局限性及补充措施
无法完全消除所有干扰
内标主要校正仪器信号波动和部分基体效应,对于某些特殊基体效应和光谱干扰仍需采用其他校正方法。多元素分析中的内标选择
面对多元素分析时,单一内标难以覆盖所有目标元素,需合理选择或多内标法配合使用。结合外标法与标准加入法
内标法可与外标法、标准加入法联合使用,综合提升分析准确度。
七、总结
赛默飞ELEMENT 2 ICP-MS内标的选择应遵循科学严谨的标准,确保内标元素在样品中不存在、化学性质稳定、离子化行为相似、质量数接近目标元素且不产生信号干扰。合理选择和应用内标元素不仅能够有效校正仪器信号漂移和基体效应,还能显著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用户应结合样品类型、目标元素及仪器性能,综合考虑内标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范围,优化内标方法实施细节,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障ELEMENT 2 ICP-MS分析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和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