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结构概述
赛默飞i160培养箱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控温系统(加热膜/风扇)
CO₂气体控制系统(红外传感器、进气电磁阀)
湿度调节系统(水盘加湿)
显示与控制界面(触控屏/按钮)
内胆结构(不锈钢无缝圆角设计)
报警与日志记录模块
电源、保险丝、电路板等后部硬件
明确各部分结构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维护工作。
二、日常维护要点(每日/每周)
1. 内部环境检查(每日)
观察箱内温度、湿度、CO₂浓度是否稳定;
检查水盘水位,补充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清理培养皿溢出液体,保持内胆干净;
检查门封是否完整闭合,防止热量/气体泄露。
2. 表面与操作界面清洁(每日)
使用70-75%酒精擦拭触控屏、外壳和门把手;
不可使用腐蚀性液体或含氯溶液;
禁止将液体喷洒到电源区域。
3. CO₂气瓶检查(每周)
确认减压阀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一般设定0.5-1.0bar);
检查接口是否漏气;
若剩余气体不足20%,需更换气瓶。
三、定期维护项目(月度/季度)
1. 内胆消毒与清洁(每月)
关闭电源并断开气源;
取出水盘、托盘、隔板;
用不含氯的中性消毒液(如乙醇)全面擦拭内壁;
若有霉斑,可使用过氧化氢擦除;
擦干后恢复安装,并进行1小时空载运行。
2. 排水系统保养(每月)
拆下排水软管,清洗内壁,防止堵塞;
清空水盘内积水,清除沉积水垢;
检查排水口是否畅通,避免虹吸或反流现象。
3. 过滤器检查(每季度)
若配有HEPA过滤器,需拆下检查是否堵塞;
一般建议每6-12个月更换一次(视环境污染程度而定);
CO₂进气过滤器(0.22μm)也应定期更换,防止气路污染。
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维护
1. 温度传感器校准(每6个月)
使用标准温度计放入箱体中心;
对比设定温度与实际读数;
若偏差超出±0.2℃,应进行内部校正或联系专业技术人员。
2. CO₂浓度校准(每3-6个月)
采用专业CO₂浓度校准仪检测;
若使用红外传感器(IR),其漂移较小,但仍建议定期校验;
校准后重新设定目标值,并观察稳定曲线。
3. 湿度监控(季度)
虽非主动控湿系统,但应记录湿度变化趋势;
发现长期偏低,应检查水盘位置、水源纯度及蒸发情况。
五、电气系统检查
1. 电源线与插头检查
确认电源插头接触良好,无烧蚀迹象;
电缆无破皮或弯折压伤;
建议使用稳压电源,避免电压波动影响系统运行。
2. 保险丝检查
若发生突然断电,应首先检查保险丝是否烧断;
避免使用非原厂规格替代品;
更换前务必切断总电源。
六、软件系统管理与数据记录
1. 日志功能使用
利用培养箱内置的数据记录系统,定期导出运行曲线;
监测报警记录、温度变化曲线及气体浓度;
保持运行数据至少保存90天,便于溯源分析。
2. 系统设置备份
若控制系统支持USB导出,建议备份设定参数;
更新固件或参数设置前,应确保配置文件安全存储;
断电后需检查系统是否成功保存配置。
七、故障排查与处理建议
故障1:温度异常
原因:加热单元故障、门密封不良、传感器失灵;
处理:检查风扇运转、门封条完整性,重启系统后观察是否恢复。
故障2:CO₂浓度波动大
原因:气瓶压力不足、进气阀故障、传感器漂移;
处理:更换气瓶,校准传感器,检查电磁阀动作是否灵敏。
故障3:报警持续响起
原因:设置值偏离实际、长时间开门或内部异常;
处理:查看报警代码含义,确认是否需要人工干预或设备维修。
八、安全注意事项
所有维护工作应在断电状态下进行;
不可用金属器具刮擦内胆,避免损坏不锈钢层;
清洁时避免液体进入电控箱或接口部位;
排放废水时应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操作人员应佩戴手套、口罩,避免生物交叉污染。
九、年度保养与技术服务
建议每12个月联系原厂或授权服务商进行全面技术检查,包括:
控制主板测试;
风扇、加热膜运行效率检测;
传感器精准度复核;
机械部件磨损检测与替换建议;
软件系统更新。
通过年度维护,可有效延长培养箱使用寿命,保障实验连续性和结果可靠性。
十、维护记录表建议模板(可打印)
日期 | 操作项目 | 执行人 | 异常记录 | 备注 |
---|---|---|---|---|
清洁水盘 | ||||
校准温度 | ||||
更换过滤器 | ||||
软件备份 | ||||
故障处理 |
建立维护日志体系,有助于提升实验室规范管理水平。
结语
赛默飞i160培养箱作为高精度生命科学仪器,其维护工作不仅关乎设备本身,更直接影响实验成果的可靠性与实验室运行效率。通过科学规范的维护流程,使用者可以大幅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提升实验安全等级。希望本手册为用户日常操作提供实用支持,成为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重要工具。如需进一步提供操作图示、校准步骤流程图或维护计划表,我可继续补充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