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培养箱i160校准方法
一、校准目的与重要性
确保实验一致性与可重复性
精准的环境控制对于细胞培养、微生物繁殖等实验至关重要。校准能够保证环境参数真实反映设备实际状态,防止因系统漂移导致实验偏差。提升数据可信度
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通过校准操作可减少误差来源,增强数据的可比性与可追溯性。符合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要求
各类生物实验及药品开发必须符合GLP、GMP、ISO等质量管理标准,校准记录是合规性审计的重要依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及时发现传感器、加热系统、气体控制等组件的异常状态,有助于及早进行修复或更换,降低损坏风险。
二、i160培养箱主要校准项目
温度校准
校准实际环境温度与显示值之间的误差,确保设定与实际一致。CO₂浓度校准
校准气体浓度感测器的读数,确保箱体内CO₂浓度控制精准。湿度监控(间接校准)
虽然湿度无法直接校准,但可通过加湿系统检查和饱和状态验证确保环境湿度控制稳定。门加热及风扇系统检测
确保箱门防冷凝功能正常,气流均匀,有助于温度/气体稳定性。氧气传感器校准(如选配O₂控制模块)
三、温度校准操作流程
1. 准备工具
2. 放置温度探头
将温度探头置于箱体中心,避免靠近风口或加热元件,保持悬浮状态,避免接触箱体表面产生偏差。
3. 稳定温度环境
设置目标温度(如37.0℃),关闭门并保持至少1小时稳定,期间不得频繁开启箱门。
4. 比对并记录数据
记录标准温度计与设备显示温度的读数。建议连续监测30分钟以上,取平均值。
5. 校准设置
若存在偏差,通过控制界面进入校准菜单,找到温度校准选项,输入修正值,保存并重启系统。
6. 验证准确性
再次重复步骤3–4,确保修正后偏差≤±0.2℃。如仍有偏差,需重新调整。
四、CO₂浓度校准流程
1. 准备工具
认证红外CO₂检测仪(便携或固定型)
校准气瓶(通常为5.0% CO₂/N₂标准混合气体)
减压阀及连接导管
校准接口适配头
2. 稳定设定
设置CO₂浓度为目标值(如5.0%),并运行设备稳定至少1小时,确保环境一致性。
3. 接入检测仪
将CO₂采样头插入设备校准孔(通常位于培养箱侧面或门体上),读取环境中实际CO₂浓度。
4. 读取误差
比较检测仪显示值与培养箱屏幕显示数值,确认偏差大小。
5. 调整参数
进入i160控制系统菜单,选择“CO₂校准”,根据检测值修正显示浓度。
6. 使用校准气体进行确认
接入标准CO₂气体进行自动校准,系统根据气体浓度自动校正红外传感器读数。
7. 验证
重新采样,确保系统在±0.1–0.2%范围内精确反映CO₂浓度。
五、湿度控制验证方法
尽管湿度不能直接校准,但通过以下方式可验证其稳定性:
检查水盘或超声加湿系统
确保水盘中有足够纯化水或超声加湿器工作正常。利用湿度记录器验证环境波动
放置湿度数据记录器监测箱内湿度变化趋势。玻璃表面冷凝法辅助评估
在湿度高设定下检查玻璃窗有无冷凝,判断湿度是否处于饱和范围(≥90%RH)。
六、氧气浓度校准(如配备O₂模块)
1. 校准设备准备
精度合格的氧气浓度计
氮气与氧气标准气体瓶
校准接口连接
2. 执行步骤
根据系统提示先以20.9%环境氧作为基准点,执行自动或手动校准;
再注入低氧混合气(如5% O₂/95% N₂)校准低点;
系统自动计算线性校正值并更新传感器参数。
七、校准频率建议
校准项目 | 推荐周期 |
---|---|
温度 | 每月或每季度 |
CO₂浓度 | 每月或每季度 |
湿度验证 | 每月检测一次 |
氧气浓度 | 每季度(若安装) |
全面校准 | 每年或搬迁后 |
八、常见问题与排查建议
校准后偏差依旧较大
→ 检查传感器老化、线路松动、控制模块损坏,考虑更换硬件。校准数据波动明显
→ 可能存在环境干扰、门体未关闭严密、风机异常等问题。温度或CO₂无法调节
→ 可能为主控板故障或传感器失效,应联系技术人员检修。气体校准时流量不稳
→ 检查气瓶压力、导管是否漏气或减压阀调节不当。
九、安全与操作注意事项
校准过程中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操作;
所有操作在断电/解锁状态下进行,避免误触系统;
使用的测量仪器需年检合格,避免因仪器误差扩大设备偏差;
使用标准气体时注意通风,避免气体泄漏引发窒息或火灾风险;
校准记录须规范保存,作为质量控制凭证。
十、总结
i160培养箱的高性能运行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校准流程。通过对温度、CO₂浓度、湿度等核心环境因子的精准校准,用户可确保培养箱在任何时刻都能提供稳定、可控的实验环境。良好的校准制度不仅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还能帮助实验室满足各种质量体系审核与法规要求。
建议建立详细的设备校准计划,并形成标准操作手册,由指定人员执行与记录。对于长期高频率使用的设备,校准频率可适当增加。未来结合数字化监控与智能预警系统,将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的自动化与高效性,为科学研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