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培养箱i160使用方法
一、设备概述
赛默飞i160培养箱是一款高性能CO₂培养箱,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研究及制药行业。其具备精准的温控系统、稳定的CO₂控制、高湿度环境维持功能,以及HEPA过滤、抗菌内胆等高级配置,可实现模拟体内培养环境,为细胞培养提供理想条件。
二、操作准备阶段
1. 安装与环境准备
放置于避光、通风良好、温度适中的房间。
远离热源、冷源及震动源,避免干扰设备运行。
保持设备水平,可使用水平仪辅助调整支脚。
2. 电源与气源连接
接通额定电源(通常为220V,50Hz),确保设备有可靠接地。
使用符合规格的CO₂钢瓶,并通过减压阀连接气管,气体纯度应≥99.5%。
CO₂压力设定一般为0.3–0.5MPa,根据设备说明进行调整。
3. 加湿系统准备
打开箱门,找到底部水盘,加注去离子水或无菌蒸馏水,水位不宜超过最高标记线。
避免使用自来水,以防水垢积聚影响湿度控制。
三、操作界面说明
赛默飞i160采用触控式彩色显示屏,界面简洁直观,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温度设置:调节设定温度及上下限报警值。
CO₂设置:设定气体浓度目标值,并实时监控当前浓度。
湿度监测:显示相对湿度数据。
校准菜单:用于传感器校准、日期时间设定等。
报警管理:列出当前或历史报警信息,提示故障原因。
数据记录:记录环境参数变化趋势,供追溯使用。
维护菜单:查看过滤器状态、紫外灯运行时间等。
四、使用方法详细步骤
1. 开机流程
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设备开始启动自检。
屏幕亮起后,进入主菜单界面。
2. 设定培养条件
(1)温度设置
点击“温度设置”选项。
输入目标温度值(如37.0℃),确认。
可设定上、下限报警阈值(如高于38.5℃、低于35.5℃报警)。
(2)CO₂浓度设置
点击“CO₂设置”按钮。
输入期望浓度值,常用值为5%。
等待系统自动调节,观察曲线趋于稳定。
(3)湿度调节
湿度由水盘自动控制,一般维持在90%以上。
避免频繁打开箱门以保持湿度稳定。
3. 放置样品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皿或瓶整齐放入托盘。
避免遮挡风道与传感器区域。
样品需标识清晰,避免交叉污染。
4. 实验运行中管理
设备自动保持设定参数,不建议频繁调整。
避免长时间或频繁开门,以减少参数波动。
若需要取样,应尽快完成操作,并关闭箱门。
五、特殊功能使用方法
1. 紫外消毒功能
设备配置紫外灯用于腔体空气消毒。
通过菜单启动UV灯,一般设置为夜间运行1–2小时。
使用过程中请确保箱门关闭,避免UV外泄。
2. HEPA过滤器更换
当过滤器使用寿命到期或报警提示时,应及时更换。
进入“维护菜单”查看过滤器运行时间。
按操作说明拆卸旧滤芯,装入新HEPA模块。
3. 传感器校准
进入“校准菜单”,可选择温度、CO₂传感器分别校准。
使用专业测量仪(如数字温度计、CO₂分析仪)对比读数。
依照系统提示完成校准流程,校准后应重新运行至少30分钟。
六、运行监控与数据记录
设备具备数据记录功能,可查看过去数天的温湿度、CO₂浓度变化趋势。
通过USB接口导出运行日志,便于保存实验记录。
每天检查显示屏状态,确认各参数处于正常范围。
七、关机与停用操作
1. 日常关机
实验结束可保持设备运行,维持样品环境。
若需关闭,先结束所有实验,将样品取出。
关闭主电源开关,并断开CO₂气源。
2. 长期停机
清空培养箱内容,清洁内部与水盘。
彻底擦干水分,保持箱门微开通风。
覆盖防尘罩,断开电源。
八、日常维护与保养
1. 每日检查
检查温度、气体浓度是否正常。
确认湿度水盘水位,适时加水。
检查报警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每周保养
用70%酒精擦拭箱体内壁、托盘、水盘。
检查门封条有无老化或变形。
擦拭显示屏与控制面板,保持清洁。
3. 每月维护
检查气管接口是否牢固无泄漏。
清洁或更换过滤装置。
检查数据记录是否正常保存。
4. 半年或年度维护
校准CO₂和温度传感器。
更换UV灯管(如设备长期运行)。
深度清洁风道系统及加湿结构。
九、常见问题操作方法
1. 温度波动大
原因可能是门开合频繁或温控模块异常。
处理方法包括减少开门、检查门封、查看温度设置。
2. CO₂浓度不达标
检查气源压力、减压阀设置、传感器是否老化。
若系统无法维持设定浓度,可执行手动校准或更换气体管道。
3. 湿度过低
检查水盘是否缺水,是否加热正常。
清洁加湿模块并补充高纯水。
4. 报警提示频繁
查看报警类型,如超温、CO₂异常、电源波动等。
根据屏幕提示逐项排查,必要时联系售后工程师。
十、使用建议与注意细节
每位使用者应记录操作时间、设定参数与样品信息,形成完整日志。
所有实验器皿需经过灭菌处理,严禁带入污染物。
培养箱在设定参数稳定后再放入样品,确保恒定环境。
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更改设定或进行维护工作。
十一、总结
赛默飞i160培养箱的科学操作方法是保障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基础。熟练掌握其各项功能设置、参数调整流程、日常维护步骤及故障应对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实验效率,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意外故障发生率。良好的管理与规范的使用流程应成为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操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