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培养箱150i使用视频教程
一、设备开箱与安装步骤
1. 检查设备状态
收到设备后,先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再仔细确认内部配件是否齐全,包括搁板、水盘、说明书、电源线、气体接口软管等。
2. 选择放置位置
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无强磁场、无阳光直射的实验室内部。四周需保留至少10 cm以上的通风空间,避免热量积聚。
3. 电源连接
确认电压符合设备铭牌标识(一般为220V/50Hz),插上专用接地电源插座。为安全起见,应配备带漏电保护的电源排插。
4. CO₂气体连接
将CO₂气瓶与培养箱背部接口连接,需使用专用减压阀,将气压设置在0.3–0.5 bar范围内,确保供气平稳。使用前排尽连接管内空气。
二、控制面板介绍
赛默飞150i配备直观的数字触控控制界面,主要操作面板包括:
温度设定区:可设定温度范围一般为室温+5℃至55℃,默认常用值为37℃。
CO₂浓度设定区:可设定1%–20%浓度,常用设定为5%。
湿度调节:设备通过水盘加湿实现高湿培养,一般湿度维持在95%以上,无需额外设定。
报警与状态指示灯:黄色灯表示警告(如门开超时),红灯表示严重异常(如加热故障)。
菜单键:进入菜单进行传感器校准、温度校准、数据查看、灭菌启动等操作。
三、初次使用操作流程
1. 清洁与消毒
在首次使用前,用70%酒精擦拭内腔、搁板和门封条。可执行一次高温湿热灭菌程序(一般180℃,持续约5小时),确保内腔无菌。
2. 加注蒸馏水
在水盘中加入纯化水至刻度线处,避免过量导致水溢出。推荐使用去离子水或超纯水,防止水垢形成影响湿度控制。
3. 设定基本参数
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温度为37℃、CO₂浓度为5%,并启动运行。设备将自动加热并调节气体浓度。
4. 预运行稳定
设备开启后需预热4–6小时,待温湿度与CO₂浓度稳定后方可放入样本。温度与浓度稳定后,屏幕上将显示“Ready”状态。
四、样本放置与培养过程管理
1. 放置样品
开启门体时应快速操作,减少箱内热量散失。样本应放置均匀,避免重叠,保留气体流通空间。水盘下方应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2. 记录培养条件
建议将培养参数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中,包括设定温度、气体浓度、开始时间、样本编号等。
3. 门体关闭确认
每次操作后应确保门体完全关闭,磁吸式门封条应紧密贴合,防止冷凝水外泄或气体浓度波动。
五、CO₂浓度控制与校准
1. 使用红外CO₂传感器
150i使用红外传感器(IR Sensor),具备快速响应与高稳定性。系统每次CO₂注气后会自动根据设定值进行闭环调节。
2. 校准操作(建议每月一次)
在“Settings”菜单中选择“CO₂ Calibration”,使用外部CO₂检测仪进行比对校准。将参考气体注入端口,系统将根据数据自动校正误差。
六、高温灭菌程序使用步骤
1. 清空内部样本
灭菌前必须取出所有样本、金属架、水盘等耐热性较弱的物品。
2. 启动灭菌
进入菜单,选择“Decon Mode”,设备将升温至180℃,持续约5小时灭菌。期间门体锁闭,无法打开。
3. 冷却与复位
灭菌结束后设备将自动降温至室温,系统提示“Safe to Open”后方可开启。建议擦干内腔后再投入使用。
七、日常维护与保养
1. 每周一次清洁
使用中性洗涤剂或70%酒精擦拭内腔及配件,避免腐蚀性清洁剂。擦干后重新组装搁板与托盘。
2. 定期更换水
加湿盘中的水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防止细菌和霉菌繁殖。水中可适量加入专用抑菌剂(根据厂家说明)。
3. 风扇与传感器检查
每月检查风扇是否运行正常,传感器表面有无灰尘。必要时使用干净棉签轻拭表面。
4. 过滤器更换(如配置)
部分型号配有HEPA过滤器,应每6–12个月更换一次,具体频率视使用强度而定。
八、常见问题与排查指南
问题描述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温度不稳定 | 门体未关闭严密、传感器故障 | 检查门封条、重启设备 |
CO₂浓度偏低 | 气瓶压力不足、传感器校准错误 | 更换气瓶、重新校准 |
湿度过低 | 水盘缺水、风扇损坏 | 加水、检查风扇运行状态 |
报警持续响 | 参数设置超限、传感器读取异常 | 检查设定值与环境变化 |
灭菌失败提示 | 灭菌过程中断电、温度未达设定值 | 重启灭菌程序 |
九、实验管理与使用建议
1. 建立操作日志
每次使用后应记录操作人员、时间、设定参数、样本信息与异常情况,以便追溯实验记录。
2. 分区使用
同一培养箱中放置不同类型细胞时,应进行物理间隔,避免交叉污染。可用独立培养容器或分层托盘。
3. 使用备用培养箱
对于关键样本或长周期培养项目,建议配备备用培养箱,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实验损失。
4. 定期培训操作人员
确保每位使用者掌握基本使用流程与清洁维护方法,避免因误操作影响设备性能。
十、总结
赛默飞培养箱150i是集精准控温、湿度调节、CO₂稳定供给为一体的智能型细胞培养设备。掌握其标准使用流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实验可靠性,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全面还原视频操作步骤,为无视频条件下的使用者提供可行性强、覆盖面广的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