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培养箱150i报警解除方法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i150型CO₂培养箱在生命科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生物制药等实验场景中被广泛应用。其高精度的温度、湿度与气体控制系统确保了实验环境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了保障培养过程的安全性与精确性,i150培养箱配备了先进的报警系统。当运行参数偏离设定范围、系统部件异常或外部环境干扰发生时,设备会自动触发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处理。
一、i150培养箱报警系统概述
1. 报警目的
报警系统旨在:
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在偏差发生初期即发出提示;
防止样品受损;
引导用户进行维护操作。
2. 报警形式
声音提示(蜂鸣器)
屏幕文字警报(如“Over Temp”、“CO₂ High”等)
状态灯闪烁(红色报警灯)
数据记录日志自动标记异常状态
二、i150培养箱常见报警类型及原因
1. 温度类报警
(1)Over Temperature(温度过高)
可能原因:
设定温度过高或输入错误;
加热系统故障;
风扇损坏导致热气聚集;
传感器漂移或接触不良。
(2)Under Temperature(温度过低)
可能原因:
加热器电路故障;
环境温度异常降低;
箱门长时间未关闭;
风道堵塞。
2. 气体浓度报警
(1)CO₂ High / CO₂ Low
可能原因:
气源中断;
CO₂阀门失灵;
传感器失准;
程序设定值与实际需求不符。
(2)O₂报警(如配置三气体系统)
可能原因:
氮气或氧气源流量异常;
气体比例控制失调;
氧气传感器损坏或需校准。
3. 湿度或水盘报警
可能原因:
水盘干涸;
湿度传感器异常;
加湿系统堵塞或加热不充分;
蒸馏水不纯造成水垢堆积。
4. 门未关报警
触发条件:
箱门打开超过系统设定时间(通常为30–60秒);
门磁开关故障。
5. 系统故障报警(System Error)
可能原因:
主控系统通信中断;
电路板损坏;
系统软件异常。
三、报警解除前的准备与安全措施
在处理任何报警前,需注意以下准备工作:
1. 确保人员安全
若涉及气体泄漏,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实验室通风;
如温度过高,避免立即打开箱门,以防热气灼伤;
使用绝缘手套、防静电手环操作控制面板或电气元件。
2. 查看报警代码和提示信息
i150通常会在屏幕上提供错误代码或文字提示,例如:“CO₂ Sensor Error”,用户需对照用户手册初步判断问题范围。
3. 备份数据(如配有数据记录功能)
确保实验数据不会因报警处理而丢失,部分系统可导出异常运行前后数据日志。
四、i150培养箱常见报警解除方法
1. 温度报警处理方法
(1)解除过温报警:
关闭设备电源等待箱内温度自然下降;
检查设定温度是否过高,重新设定合适数值;
查看箱内是否存在热源(如灯光、外置加热器);
检查风扇是否正常运转,若异常需更换;
恢复正常后重启设备,报警将自动清除。
(2)解除欠温报警:
检查箱门是否关闭严密;
检查环境温度是否太低或箱体靠近空调通风口;
检查加热装置与控制线路是否正常;
若传感器漂移,重新校准温度传感器;
故障排除后,报警状态将自动解除。
2. CO₂浓度报警解除
(1)CO₂浓度过低:
检查CO₂气源压力与阀门是否开启;
检查气体管路是否泄漏;
确认设定浓度是否正确;
手动补充CO₂,观察恢复情况;
校准或更换CO₂传感器。
(2)CO₂浓度过高:
检查阀门是否关闭不严;
暂时关闭气源,等待浓度下降;
适当开启箱门换气;
检查红外传感器读数是否异常,必要时校准。
3. O₂报警解除(如配置三气体系统)
核对O₂设定值与实际测量值;
检查O₂或N₂气瓶气压是否过低;
校准O₂传感器;
检查电磁阀响应与气路流量调节装置是否堵塞。
4. 湿度报警解除
检查水盘水位,及时补充蒸馏水;
清除水盘中积垢或污染;
检查加热模块;
若使用湿度传感器,校准后恢复功能。
5. 门未关报警解除
重新关闭箱门至完全贴合;
检查门封条是否老化或形变;
检查门磁开关位置与感应电路;
调整铰链或更换感应器。
6. 系统故障报警解除
断电重启系统,观察是否恢复正常;
检查电源模块、电路板连接线是否松动;
恢复出厂设置(需谨慎操作);
若报警持续存在,联系技术支持或授权维修人员处理。
五、报警后的系统重置与验证
1. 清除报警记录
在报警解除后,用户可通过控制面板或系统界面执行“报警清除”或“Reset Alarm”操作,使系统恢复常态运行状态。
2. 功能测试
对温度、气体、湿度功能分别进行测试;
建议空载状态下运行24小时,观察参数是否稳定;
若系统内配有报警历史记录,应对比异常前后的运行数据。
3. 数据保存与备份
将报警期间的运行记录保存至外部设备;
便于后续实验可追踪性与质量审计。
六、报警预防与日常维护建议
1. 设定合理的报警阈值
避免因设定值过于敏感导致频繁误报。根据实验类型调整报警限值,如±0.2℃、±0.3% CO₂等。
2. 定期维护传感器
每3–6个月校准一次温度与CO₂传感器;
清洁传感器表面,保持其灵敏度与准确性。
3. 保持气源稳定
使用专用减压阀与安全阀;
气瓶更换时避免带入杂质;
检查管道密封性。
4. 清洁与灭菌
定期擦洗门封、风道、水盘;
每季度进行一次高温灭菌循环;
检查内壁是否有冷凝水或霉菌。
5. 系统自检
每月执行一次系统自检程序;
查看日志,排查隐性报警;
观察运行曲线是否存在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