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培养箱160i清洗流程
一、清洗的必要性与频率建议
在高洁净度要求的实验环境中,培养箱作为长期接触细胞、菌株的重要设备,其内部容易因操作人员频繁开关门、样品泄漏、冷凝水积聚等因素滋生微生物,若不定期清洗,极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交叉污染,甚至损害培养箱系统。
推荐清洗频率:
每周小清洁:擦拭培养箱内壁和托盘,检查加湿盘水质。
每月中度清洁:清洗搁板、托盘、加湿盘,检查密封性。
每三个月或每次实验批次后进行深度清洗灭菌:包括内腔高温灭菌、CO₂传感器校准检查。
二、清洗前准备工作
在开始清洁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以保障操作安全和清洗效率:
断电操作:确保培养箱电源已断开,避免触电或设备损坏。
卸除样品:将培养箱中所有样品及耗材取出,妥善保管。
取出部件:将可拆卸组件如搁板、支架、加湿水盘、小托盘等取出,准备单独清洗。
通风环境:建议在通风良好的空间进行操作,避免清洁剂气味滞留。
三、内腔清洗流程
赛默飞160i内腔采用抛光不锈钢设计,耐腐蚀性强,但仍需注意选用合适清洁剂,防止损伤表面:
初步擦拭:
使用软布蘸取70%的异丙醇或中性清洁剂(无漂白剂、无腐蚀性)擦拭腔体壁面。
对死角、焊缝处可用棉签深入清洁。
污渍去除:
若有霉斑、霉点,可使用含过氧化氢成分的消毒液点涂,静置5~10分钟后再清除。
不建议使用强酸或强碱清洁剂,以免破坏腔体内壁。
搁板与托盘清洗:
用软毛刷刷洗搁板,清除残留培养液或灰尘。
也可浸泡于稀释过的洗洁精中,再用蒸馏水彻底冲洗干净。
冲洗与干燥:
内腔与附件必须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反复冲洗,防止清洁剂残留。
用干净无纤维掉落的布擦干,或自然晾干后再装回。
四、加湿系统处理
赛默飞160i配有水盘加湿系统,维持高湿度环境,但也容易滋生水垢与细菌,因此需定期清理:
水盘清洗:
将加湿水盘取出,倒掉剩余水分。
用软刷清洗水盘内部,可加入稀释后的醋或柠檬酸溶液除垢。
去除水垢:
水垢严重时建议将水盘浸泡在稀释比例为1:10的醋溶液中10~20分钟,再彻底清洗干净。
灭菌级处理:
每次清洗后建议用70%乙醇擦拭水盘内壁,并彻底干燥。
用水建议:
加湿水建议使用双蒸水或高纯度去离子水,减少矿物质沉积。
五、CO₂传感器与过滤器维护
CO₂传感器:
每半年建议进行一次校准,部分160i型号具备自动校准功能。
清洗过程中可用棉签轻轻擦除传感器表面灰尘。
HEPA过滤器检查:
HEPA过滤器通常每6~12个月更换一次,具体视实验室环境而定。
若观察到进风口积尘较多,应提前更换。
气体导管擦拭:
用异丙醇棉片擦拭CO₂入口与导管接口处,确保无污染残留。
六、高温灭菌流程(自动或手动)
Thermo 160i具备高温自动灭菌程序,可以有效清除内腔内残余细菌、霉菌与支原体:
启动灭菌程序:
关闭培养箱门,确认内部已清空。
进入控制面板,选择【Decon】模式,启动高温灭菌程序。
系统将自动将温度加热至160°C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6~8小时)。
灭菌完成后等待降温:
灭菌程序结束后,需等待内部温度自然降至室温,期间不得开门。
灭菌后的检查与记录:
检查是否有残留焦黑物或水迹。
建议填写清洁与灭菌记录表,记录日期、操作人及灭菌参数。
七、清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刮擦:使用软质无纤维脱落的布料或海绵,避免硬物划伤腔体。
勿使用漂白剂:次氯酸类物质可能腐蚀金属表面,不建议用于不锈钢内腔。
做好个人防护:操作期间佩戴手套、口罩,避免吸入清洁剂气体或直接接触化学物质。
防止电路受潮:清洁过程中避免将液体溅入电控区域,必要时可遮盖电控面板。
门封条检查:擦拭门封条时注意观察是否老化或裂痕,若有损伤应及时更换。
八、日常保养建议
保持干燥:实验结束后可适当打开箱门通风,防止水汽积聚。
定期换水:加湿水至少每周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
温湿监测:安装独立温湿度记录器,辅助长期数据追踪。
操作规程培训:实验室成员需定期学习培养箱使用与维护规程,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九、总结
赛默飞培养箱160i作为高精度实验室设备,其清洗流程不仅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更直接影响样本的安全性。系统而规范的清洁流程能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与污染风险。每一位实验操作者都应掌握全面的清洗技能,并将清洁工作制度化、表格化、可追溯化,以实现实验环境的高度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