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平电泳仪
水平电泳仪:原理、结构与应用
水平电泳仪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分析核酸(如DNA、RNA)的实验设备。它以琼脂糖凝胶为支持介质,通过电场使带电的核酸分子迁移并按大小进行分离,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电泳仪类型。
一、水平电泳仪的工作原理
水平电泳仪的核心原理是电泳现象,即在电场作用下,带负电的核酸分子向阳极迁移,并在支持介质中按照大小和形状实现分离。
分离机制
核酸(如DNA、RNA)带有磷酸基团,天然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阳极)迁移。
琼脂糖凝胶提供孔状结构,不同大小的核酸分子通过孔径时会受到不同阻力。
小分子穿过孔隙速度较快。
大分子移动速度较慢。
分子的迁移速度由以下公式决定:v=qEfv = \frac{qE}{f}v=fqE其中:
vvv:分子迁移速度。
qqq:分子所带电荷量。
EEE:电场强度。
fff:摩擦系数,与分子大小及凝胶孔径相关。
二、水平电泳仪的结构组成
1. 电泳槽
主要容纳缓冲液和凝胶,用于样品分离。
内置电极(正极和负极),用于产生电场。
2. 凝胶托盘
用于放置琼脂糖凝胶。
通常带有刻度或标识,方便样品加载。
3. 加样梳
用于在凝胶中形成样品槽,便于加载样品。
通常有不同齿数规格以适应不同样品通量需求。
4. 电源连接
电泳槽通过电极线与电泳仪电源连接。
电源提供可调的电压和电流,用于控制电泳速度。
5. 缓冲液
为核酸迁移提供离子环境并维持稳定的pH值。
常用缓冲液包括TAE、TBE,具体选择取决于实验要求。
6. 电泳仪电源
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可调节电压(通常为50-150 V)。
三、水平电泳仪的使用步骤
1. 制备凝胶
配制琼脂糖凝胶:
大分子(>2000 bp):0.7%-1%凝胶。
小分子(<500 bp):1.5%-2%凝胶。
根据目标分子大小调整琼脂糖浓度:
加热琼脂糖至完全溶解,冷却至约50°C后倒入托盘。
插入加样梳,待凝胶凝固后移除。
2. 加载样品
将凝胶托盘放入电泳槽中。
加入缓冲液,确保凝胶完全浸没。
使用移液器将样品混合加载缓冲液,注入凝胶样品槽。
3. 设置电泳参数
连接电极线,将负极连接到样品加载端。
设置电压:
常用电压为50-150 V,具体根据样品大小和实验要求调整。
确保电泳槽盖子关闭,避免缓冲液蒸发或电场外泄。
4. 运行电泳
启动电源,观察指示染料迁移,判断电泳进程。
电泳时间通常为30-90分钟,具体视目标分子和电压而定。
5. 结束电泳
停止电源,断开电极连接。
取出凝胶进行后续分析(如染色和成像)。
四、水平电泳仪的应用
1. 核酸分离与分析
DNA分离:常用于PCR产物检测、基因片段分离和克隆片段筛选。
RNA分析:用于检测RNA的完整性,评估降解情况。
2. 分子量估算
与标准分子量标记对比,估算核酸片段的分子量。
3. 核酸纯化
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特定片段,进行后续的提取和纯化。
4. 医学诊断
基因突变检测和基因分型。
病毒或病原体核酸检测。
五、水平电泳仪的优势与限制
优势
操作简单:适合初学者,实验步骤易于掌握。
成本低:设备、耗材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高效分离:特别适合核酸片段的快速分离与检测。
直观结果:通过紫外成像系统,核酸条带清晰可见。
限制
适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核酸分离,不适合蛋白质或小分子分析。
分辨率较低:对小分子或精确分离需求,水平电泳的精度有限。
样品需求量较高:需要一定量的样品才能清晰观察条带。
六、水平电泳仪的维护与保养
1. 使用后清洁
清洗电泳槽和电极,避免缓冲液或样品残留。
清洁凝胶托盘和加样梳,确保无污染。
2. 定期检查
检查电极线是否连接牢固,电极是否有腐蚀。
检测电源输出的稳定性,避免电压波动影响实验。
3. 妥善存放
避免电泳槽长期暴露在高温或阳光下,以免老化或变形。
加样梳和托盘应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
七、水平电泳仪的选购要点
1.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样品通量:根据样品数量选择加样梳齿数。
目标分子大小:选择适合大分子或小分子的设备。
2. 电源性能
确保电压范围满足实验需求(50-150 V)。
电源输出需稳定,支持调节电压和电流。
3. 品牌与售后
推荐知名品牌,如赛默飞(Thermo Fisher)、Bio-Rad等。
确保提供备件和长期售后支持。
4. 配件兼容性
检查设备是否兼容常用耗材,如凝胶托盘、电极线和缓冲液类型。
八、总结
水平电泳仪是核酸分离与检测的基础设备,其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维护,水平电泳仪可以为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是实验室核酸分析的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