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操作规程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操作规程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操作规程是为确保仪器运行稳定、高效提取核酸、避免样品污染而制定的标准操作流程。以下是通用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前准备、运行操作、实验后清洁与维护等步骤。
一、实验前准备
1. 工作环境
确保实验环境洁净,避免样品污染。
样品处理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尤其是高风险样品。
2. 样品与试剂准备
样品:
按试剂盒说明,将样品与裂解液混合,静置或加热处理。
样品类型:血液、组织、痰液、唾液等。
样品裂解:
RNA提取需特别注意防止RNase污染。
试剂:
确认所需试剂(裂解液、结合液、洗涤液、洗脱液、磁珠悬液)是否充足。
使用设备厂家指定或兼容试剂盒。
耗材:
准备一次性样品管、96孔板、磁棒套等耗材。
3. 仪器检查
检查设备状态是否正常,确保磁棒、磁棒套无损坏。
检查托盘是否清洁并正确安装。
确保设备无未清理的残留试剂或样品。
二、运行操作流程
1. 样品装载
将样品加入试管或96孔板中。
按试剂盒说明依次加入:
裂解液:用于释放核酸。
磁珠悬液:吸附核酸。
洗涤液:去除蛋白、脂类等杂质。
洗脱液:用于将核酸从磁珠中释放。
样品装载完毕后,将试管或孔板放置到仪器托盘的指定位置。
2. 程序设置
在仪器触摸屏或电脑软件中选择提取程序:
样品类型(DNA提取或RNA提取)。
温控参数(如裂解温度65℃,洗脱温度50℃)。
运行模式(标准模式或自定义模式)。
确认参数设置无误后保存。
3. 启动设备
启动设备,自动化提取流程开始。
仪器依次完成:
裂解:细胞破裂,释放核酸。
吸附:磁珠与核酸结合。
洗涤:去除杂质。
洗脱:核酸从磁珠上释放到洗脱液中。
4. 运行监控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观察仪器运行状态,确保无异常。
避免在运行过程中打开盖子,避免污染。
三、实验后处理
1. 样品回收
提取完成后,移除试管或96孔板。
使用移液器将洗脱液中的核酸转移至洁净的试管或存储容器中。
立即检测核酸浓度和纯度(可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定量仪)。
2. 仪器清洁
取下磁棒套、样品托盘,用无RNase和无DNase的清洗液清洁。
清空废液槽并用蒸馏水冲洗。
启动UV消毒功能,运行10-15分钟,确保仪器内部无残留污染。
3. 数据管理
保存运行记录和实验数据,便于溯源和质量控制。
四、注意事项
试剂使用:
确保使用与设备匹配的试剂盒。
试剂和耗材应在有效期内,避免使用受污染或过期试剂。
操作规范:
样品处理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样品间避免交叉污染,使用独立耗材。
温控管理:
对于RNA提取或其他热敏核酸操作,需保持低温环境,避免降解。
设备安全:
定期检查磁棒、液体处理模块的运行状态。
避免操作过程中倾斜或移动设备。
高风险样品处理:
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
处理后的废液和耗材需按照生物安全废弃物标准处置。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 | 可能原因 | 解决办法 |
---|---|---|
样品未充分裂解 | 裂解液不足,温控不当 | 增加裂解液或延长裂解时间 |
提取核酸浓度过低 | 样品量不足,磁珠吸附不足 | 增加样品量或确保磁珠充分混匀 |
仪器运行中断 | 程序设置错误或耗材装载不当 | 检查参数设置,确认托盘安装到位 |
样品交叉污染 | 样品装载错误,未清洁耗材 | 严格分隔样品,使用一次性耗材 |
六、设备维护
1. 日常维护
每次运行后清洁磁棒套、样品托盘。
使用蒸馏水或专用清洗液清洁仪器外壳。
2. 定期维护
每月校准磁棒和温控模块,确保设备精度。
定期检查并更换老化耗材(如磁棒套、滤芯)。
3. 故障处理
遇到无法解决的设备故障时,及时联系厂家售后服务。
七、操作规程总结
步骤 | 内容 |
---|---|
实验前准备 | 检查仪器状态,准备样品、试剂和耗材 |
样品装载与设置 | 将样品和试剂加入托盘,设置程序参数 |
自动化提取 | 裂解、吸附、洗涤和洗脱,仪器自动完成 |
实验后清洁 | 清洁磁棒套、托盘和废液槽,启动UV消毒功能 |
结果处理 | 收集核酸洗脱液,检测浓度与纯度 |
总结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了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样品污染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