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培养摇床摇床操作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实验室培养摇床操作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一、引言
实验室培养摇床是一种将恒温培养与机械振荡相结合的精密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制药工程等多个科研和教学领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振荡速度,为微生物、细胞、蛋白、酶等实验体系提供均匀、稳定的反应环境。
由于培养摇床具有持续运行、高频震荡、温控精度高、操作周期长等特征,若在启动前准备不当,轻则影响实验进程与数据有效性,重则可能造成样品污染、设备故障甚至实验安全事故。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细致、标准化的操作前准备程序,是保障设备安全、实验顺利与结果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系统阐述实验室培养摇床在操作前需要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涵盖人员、设备、样品、环境、参数设定等多个层面,并结合常见问题与操作规范,构建一套高效、可执行的准备流程体系。
二、人员准备
1. 操作资格确认
操作者须为经过摇床使用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实验人员;
初次使用者需在有经验人员指导下完成操作;
严禁无授权人员擅自启动设备。
2. 穿戴合规实验防护用品
穿戴实验室规定的白大褂、防滑鞋;
如样品具有生物危害性,需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眼镜;
对操作存在高温风险者,应配备隔热手套。
3. 熟悉操作说明书
操作前复习设备说明书或SOP;
了解具体设备的温控范围、转速设定方式、紧急停机按钮位置等。
三、设备准备
1. 检查电源与接地
确保插座电压稳定且符合设备规格(如220V/50Hz);
插头连接牢固,无松动、打火现象;
接地端口完整可靠,防止静电与漏电事故。
2. 检查摇床本体状况
项目 | 检查内容 |
---|---|
门/盖 | 能否完全闭合,密封条是否完整无变形 |
振荡平台 | 有无异物、锈蚀、裂痕、积尘,卡扣是否紧固 |
控制面板 | 显示是否正常,按钮是否灵敏,无闪烁或漂移 |
风扇/出风口 | 通风是否顺畅,有无积尘堵塞或杂音异常 |
照明/报警灯 | 能否正常工作,报警系统是否自检通过 |
3. 定位与防震措施
设备底部应置于坚固平整的防震台面上;
地脚螺丝/减震垫调整水平,防止震动偏移;
不得靠近水源、电炉、空调出风口等干扰源。
四、样品准备
1. 样品容器选择与检查
容器类型应与实验目的匹配(如三角瓶用于培养,试管用于小量反应);
检查是否有裂痕、瓶盖松动、密封不严现象;
建议使用专用容器支架、瓶夹、防滑垫确保稳定。
2. 加液量规范
容器容量 | 推荐装液量(占比) |
---|---|
100 mL | 20–40 mL |
250 mL | 50–100 mL |
500 mL | 100–200 mL |
1 L | 200–400 mL |
不得超过容器总容量的1/2~2/3,以防震荡时液体溢出;
高泡沫体系应预留更大缓冲空间,必要时加防泡剂。
3. 标签与编号
每个容器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实验人员、日期;
使用防水不褪色标签纸,避免字迹模糊;
对多组样品应配套建立电子样品台账。
五、环境准备
1. 室温与湿度控制
室温建议维持在20~25℃之间;
高温高湿条件下应配备空调或除湿器;
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
2. 通风与洁净度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摇床附近气流紊乱;
摇床周边应无灰尘堆积、纸屑等杂物;
每日使用前清洁一次平台、控制面板与外壳。
3. 人员走动规避
实验期间减少人员在摇床附近走动或操作;
设立“操作中请勿接触”提示牌,避免误触面板。
六、参数设定与程序检查
1. 温度设定
参考实验要求设定目标温度(如37℃常用于细胞培养);
设置温控误差范围(通常±0.5℃);
启动预热程序至目标温度稳定后再放入样品。
2. 转速与振幅设定
转速设定需依据实验体系推荐范围(如180 rpm常用于细菌培养);
对于可调振幅设备,确认振幅是否设置正确;
初次使用建议从低速开始,观察平台运转是否平稳。
3. 定时/程序模式设定
设定培养时间与停机时间;
对于需多段控制的实验,确认程序步骤是否准确无误;
检查是否启用报警功能与停电记忆功能。
七、运行前的安全确认
1. 设备试运行
空载运行3~5分钟,观察震动是否正常;
倾听是否有异响、偏心、晃动等异常现象;
检查面板显示是否稳定、设定值是否维持。
2. 样品试摆与均衡放置
样品瓶应对称放置,保证平台负载均衡;
同一批次容器形态、装液量尽量一致;
使用防滑垫、弹簧夹等辅助固定装置。
3. 最终确认清单
所有参数设定是否已核实;
样品编号与记录是否完整;
门体/盖板是否完全闭合;
操作记录表是否签字。
八、常见准备错误与改进建议
错误类型 | 后果 | 改进建议 |
---|---|---|
忽略平台清洁 | 污染样品,影响数据 | 每次使用前后用酒精棉擦拭设备 |
装液过满 | 液体溢出,污染摇床平台 | 按推荐比例装液,并适当留气室 |
标签未贴牢 | 样品混淆、数据无法溯源 | 使用耐湿、耐温标签并记录编号 |
未试运行设备 | 上样后才发现平台故障 | 操作前先空载观察3分钟 |
容器未限位 | 震动过程中瓶体撞击或跌落 | 使用瓶夹或磁吸式定位装置固定瓶底 |
九、结语
培养摇床作为现代实验室中高频使用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的稳定运行依赖于严谨细致的操作准备。摇床启动前的每一步准备看似琐碎,却直接决定了实验的成败与设备的寿命。从人员防护到设备检查,从样品布置到参数设定,从环境控制到标签记录,构建一个标准化的操作前准备流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实验效率,更是现代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的标志。
科学的准备,是科研结果严谨的第一步。只有落实“事前准备制度”,才能为“过程规范与结果可信”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