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验室培养摇床培养时是否需要盖瓶塞

在微生物培养、细胞扩增、蛋白表达及代谢产物生产等实验中,实验室培养摇床以其温度恒定、振荡均匀等优点,成为实验人员最常用的设备之一。然而,在使用摇床进行培养实验时,常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关键的问题引发争议:培养时是否需要给培养瓶盖瓶塞?

一、瓶塞的作用与基本类型

1.1 为什么需要瓶塞?

瓶塞(或瓶盖)在培养过程中具有多重功能:

  • 防止空气污染:阻挡外部杂菌或尘埃进入;

  • 调控气体交换:允许O₂进入、CO₂逸出;

  • 减少液体蒸发:尤其在高温振荡条件下;

  • 防止液体飞溅:避免污染摇床或样品损失;

  • 调节内部气压:防止密闭引起瓶内过压。

1.2 常见瓶塞/盖类型

类型结构特征常见使用方式
棉塞蓬松棉团压入瓶口,可透气经典微生物实验,简便低成本
硅胶塞弹性封闭结构,部分带孔通气发酵、毒性实验、安全封闭需求
金属螺旋盖可拧紧,配合橡胶垫密封性强高温或有挥发性物质的实验
滤膜封口膜特殊聚合物材质,有选择性透气功能细胞培养、表达系统广泛使用
PP透气瓶盖带有微孔通气结构的塑料螺旋盖通气且抗污染,适合摇床应用

二、是否盖瓶塞的核心判断标准

2.1 培养目标是否为需氧/厌氧体系?

  • 需氧体系(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 需要适当通气;

    • 通常采用透气棉塞或滤膜盖。

  • 厌氧/微需氧菌(如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 通气需严格控制;

    • 通常使用半封闭硅胶塞,培养基预脱氧。

2.2 是否易受污染?

  • 实验在P1、P2生物安全实验室中;

  • 接种菌株是否为工程菌、致病菌;

  • 培养基是否富含营养、容易被其他菌“抢占”。

答:污染风险越高,越需要使用高密闭性瓶塞,并避免直接开口暴露。

2.3 培养液是否易飞溅?

  • 振荡速度是否>200rpm;

  • 是否使用大振幅托盘;

  • 是否存在起泡倾向。

答:强振荡条件下,开口瓶/不加盖培养会导致液体飞溅,污染摇床或样品损失。


三、不盖瓶塞的潜在优势与风险

3.1 优势

  • 溶氧效率更高,适用于快速需氧代谢;

  • 操作简便,无需担心塞子的透气性;

  • 可用于非无菌发酵、土壤微生物筛选等粗放型实验。

3.2 风险

问题类型可能后果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霉菌、细菌污染样品
液体飞溅污染摇床平台、电路、样品损失
水分蒸发样品浓度变化,pH偏移,浓缩效应
环境影响若实验需隔离生物材料,则易泄漏

结论:仅在“污染风险极低、培养周期短、目标为高通气培养”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不盖瓶塞,但仍需搭配适当物理防护(如罩盖)。


四、推荐使用场景与盖塞类型搭配

培养类型建议瓶塞类型理由
普通大肠杆菌扩增棉塞或透气膜盖通气良好,防污染
重组蛋白表达滤膜盖或硅胶塞控制诱导环境,防泡沫外泄
乳酸菌发酵棉塞、PP透气盖需氧+泡沫中等
厌氧菌培养(在罐中)硅胶塞+气阀保持低氧/无氧状态
酵母细胞培养(高泡)瓶盖+防泡膜片防止泡沫带出细胞
培养基稳定性测试密封盖防止挥发或氧化反应

五、错误用盖方式及其后果

错误行为后果/风险
用棉塞太紧/太密实通气不足,细胞缺氧,代谢抑制
使用不透气金属盖且未打孔压力积聚,培养瓶爆裂风险
棉塞使用时间过长不更换潮湿后易霉变,变为污染源
封膜不规范粘贴不严密培养中溶液蒸发快,污染率提升
误将有孔盖用于挥发性实验挥发物散失,数据失真或损伤设备

六、操作细节建议与实验规范

6.1 开塞前操作

  • 所有瓶塞/盖应高压灭菌(121℃,15~20分钟);

  • 实验台面用75%乙醇擦拭;

  • 操作者戴手套、口罩,尽量在超净台操作。

6.2 搭配透气膜封口

  • 对于使用硅胶塞或螺口瓶,推荐搭配微孔膜或铝箔打孔封盖;

  • 可有效结合“密闭性+通气性”双重要求;

  • 防止瓶口冷凝液造成“回流污染”。

6.3 培养中注意事项

  • 尽量避免中途频繁开盖;

  • 若需加药/补料,使用穿刺针或专用加料口;

  • 观察泡沫时注意瓶塞是否湿润并松动。


七、结论:培养时是否需要盖瓶塞?

综上所述,是否需要盖瓶塞,取决于实验目的、菌种类型、培养环境与安全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建议在培养时盖上透气性良好的瓶塞或封口装置,以保障实验安全性、稳定性与重复性。

推荐原则总结如下:

实验需求是否盖瓶塞建议类型
高需氧、高速振荡棉塞 / 透气膜盖
厌氧或高泡沫菌种硅胶塞 / 防泡膜盖
短时间开放培养、粗筛可选棉塞略松或罩盖保护
长时间表达或代谢产物分析滤膜盖 / 密封透气组合结构
高生物安全等级或毒素研究是(必须)密封螺口+二次防护装置

八、结语

在实验室中,瓶塞虽小,却关乎实验成败。它不仅是气体交换的桥梁,更是污染控制、防泄露、防蒸发的重要屏障。正确认识瓶塞的物理特性与实验匹配性,是一名合格实验人员的基本素养之一。

让我们从一次简单的“是否盖瓶塞”开始,用科学态度守护实验细节的每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