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引入系统:如导管、喷雾器、雾化室等,与不同样品接触时,可能将前一个样品的元素残留物带入下一个样品的分析中。
喷雾器和导管:喷雾器和导管直接接触样品溶液,它们的残留物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尤其是不同样品之间存在较大元素差异时。
样品瓶和容器: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使用不洁净的样品瓶或容器也会导致交叉污染。
仪器本身的污染:如电极、碰撞室、离子透过膜等部件,如果清洁不彻底,也可能引起污染。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在使用赛默飞iCAP RQ ICP-MS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格控制样品引入系统的清洁度
定期清洗和维护:样品引入系统中的喷雾器、雾化器、导管等部件是最容易积累污染物的地方。定期清洗并保持这些部件的洁净度,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赛默飞iCAP RQ ICP-MS通常提供了专门的清洗程序或清洗液(如去离子水或专用清洗液),在每次样品分析结束后进行系统清洗。
采用专用的清洗液:为减少不同元素间的交叉污染,建议使用针对不同元素的专用清洗液。例如,使用清洗液可以帮助去除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和其他可能残留的有机物质,从而避免在分析新样品时发生污染。
喷雾器和雾化室更换:在高流量或分析大量样品时,喷雾器和雾化室等部件可能会出现磨损或积累物质,定期更换这些部件也是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手段。
二、优化样品处理和转移过程
使用高纯度容器:对于不同的样品,建议使用高纯度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瓶、玻璃瓶等)进行存储,避免使用可能含有杂质的低质量容器。
严格控制样品取样程序:在取样和转移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接触不同的样品。如果样品量较大,应使用一次性试剂瓶、注射器或移液管进行样品转移,并尽量避免重复使用。
样品预处理: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稀释、过滤、消解等处理。确保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因素。
三、设置适当的仪器清洗与标定程序
定期执行仪器清洗程序:赛默飞iCAP RQ ICP-MS提供了多种自动清洗程序,可在每次分析完成后,自动清洗喷雾器、雾化器等部件。定期执行这些清洗程序,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系统标定和优化:确保在每次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标定,特别是对分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漂移和污染情况进行校正。仪器的标准化设置有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使用内标和外标方法: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减少潜在的交叉污染,ICP-MS分析时常常使用内标和外标方法。内标可以有效地补偿样品之间的差异,而外标法则用于进行更精确的定量分析。
四、避免污染源的引入
避免使用污染源材料:在样品的整个分析过程中,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污染的材料。例如,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制的工具、试剂和容器等,而应选择经过严格清洗的塑料或玻璃器具。
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无尘也是避免交叉污染的一个关键点。操作台面和设备表面应定期清洁,避免灰尘和其他物质进入仪器系统。
避免外部元素污染:避免操作人员佩戴的饰品、衣物等对仪器造成污染。尤其是佩戴金属饰品的人员,应注意手部清洁,避免将这些饰品与样品接触。
五、使用多次清洗程序和空白样品验证
空白样品的应用:在每批样品分析前后,可以使用空白样品进行预分析,确认样品引入系统中是否存在污染。如果空白样品的分析结果异常,表明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多次清洗程序:针对容易受到污染的部分,建议进行多次清洗。特别是在样品中含有较为复杂或高浓度的元素时,应适当增加清洗次数,以减少残留物。
六、改进分析方法
采用适当的采样策略:根据样品的类型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策略。例如,对于容易交叉污染的样品,采取分批采样,并尽量减少采样操作中样品间的交叉。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不同样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ICP-MS分析方法。部分分析方法如时间扫描、同位素稀释法等,可能会减少交叉污染的影响。
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为了确保样品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包括使用合格的标准物质、控制样品的质量等。
结语
避免交叉污染是ICP-MS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适当的清洁、优化样品处理过程、使用内外标定方法、加强仪器和操作环境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赛默飞iCAP RQ ICP-MS作为一款高端分析仪器,具备多种控制污染的功能,正确使用这些功能将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应根据具体实验需求,结合仪器的技术特点和实验条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和实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