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 iCE™ 3300 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
赛默飞 iCE™ 3300 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的核心分析原理基于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火焰原子化器将样品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并利用这些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测定元素的浓度。以下是该仪器的详细工作原理:
1. 样品原子化原理
火焰原子化 是 iCE™ 3300 的核心原子化方式:
样品雾化:
样品溶液通过雾化器被雾化为微小液滴,与燃气(如乙炔)和助燃气(如空气或氧化亚氮)混合后进入燃烧器。
液滴蒸发:
在火焰高温下,液滴中的溶剂被迅速蒸发,留下固体颗粒。
样品分解与原子化:
火焰温度进一步分解固体颗粒,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转化为自由基和基态原子。
基态原子分布在燃烧器的原子化区,为后续吸收光谱的检测提供条件。
2. 光学系统原理
光源
使用空心阴极灯(HCL)作为特定元素的光源:
灯内的气体放电产生特定波长的光,与待测元素的特征吸收波长匹配。
每种元素都有独特的光谱吸收线,保证高选择性。
光路与光学设计
双光束光学系统:
光束分为参考光束和样品光束,用于补偿光源强度波动的影响。
高分辨率单色器:
配备 1800 条/毫米刻线的大面积光栅,确保仅特定波长的光到达检测器,提高检测精度。
光吸收与强度变化
基态原子对光源中特定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吸光度与原子浓度成正比。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log(I0I)A = \log \left(\frac{I_0}{I}\right)A=log(II0)
AAA:吸光度
I0I_0I0:初始光强
III:透射光强
通过测量吸光度,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3. 背景校正原理
背景干扰是光谱分析中常见的问题,赛默飞 iCE™ 3300 提供了以下背景校正方式:
氘灯背景校正:
利用氘灯发出的连续光谱光来校正宽带干扰。
背景吸收(如颗粒物散射、分子吸收)在氘灯光谱范围内被有效校正。
双光束设计:
通过同时测量样品光束和参考光束,消除光源强度波动的影响。
4. 检测与数据处理原理
信号检测
吸收光强由光电倍增管(PMT)检测,并转换为电信号。
电信号强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数据处理
Thermo Scientific™ SOLAAR™ 软件对吸光度信号进行处理:
生成标准曲线,通过样品吸光度推算元素浓度。
提供数据的实时显示、存储和分析功能。
5. 燃气与火焰特性
火焰的温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样品的原子化效率和检测灵敏度:
燃气选择:
常用燃气为乙炔,与空气或氧化亚氮混合产生火焰。
乙炔-空气火焰适用于低温需求元素(如钠、钙)。
乙炔-氧化亚氮火焰适用于高温需求元素(如铝、钛)。
火焰区域:
最佳检测区域通常位于火焰的中部,原子化最完全,干扰最少。
6. 校准与测量原理
校准曲线:
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的浓度。
重复性验证:
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确保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7. 优势总结
高灵敏度与选择性:
空心阴极灯的特定波长光源确保对目标元素的精准检测。
操作简便:
火焰模式无需复杂的样品处理,分析速度快。
高可靠性:
双光束设计和背景校正技术有效提高检测的稳定性。
多元素检测能力:
支持多灯切换,可在一套仪器上完成多种元素的连续分析。
赛默飞 iCE™ 3300 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其精准的光学系统、可靠的火焰原子化技术和智能化的软件支持,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工业分析等领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