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iCAP Q ICP-MS每次分析前应完成哪些准备?
本文将从实验室环境准备、仪器硬件检查、耗材与试剂准备、分析方法确认、软件设置与初始化、标准溶液与样品处理、质量控制样品准备、操作员状态确认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赛默飞 iCAP Q ICP-MS 每次分析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内容。
一、实验室环境与外部条件准备
ICP-MS 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稳定的外部环境,尤其对温度、湿度、电源和气体纯度敏感。分析前需确认以下环境参数满足要求:
1. 电源系统稳定
使用专用稳压电源或 UPS,电压要求通常为 220 V ±10%,50 Hz;
避免频繁停电、电压波动;
接地电阻应小于 4 欧姆,确保安全运行。
2. 室温与湿度
室温控制在 20 至 25 摄氏度;
相对湿度应低于 60%,避免冷凝水在光学或电子器件上形成。
3. 空气洁净度
防止粉尘、腐蚀性气体或水汽接近仪器;
仪器周围保持干燥通风;
不得在开放火焰或酸雾环境下使用 ICP-MS。
4. 气体供应检查
高纯氩气(纯度 ≥99.999%),带减压阀;
气体压力保持在 6–8 bar,流速稳定;
气瓶应固定,防倒,通风良好。
二、仪器硬件与系统检查
在每次分析之前,必须对 iCAP Q ICP-MS 的各个硬件模块进行逐项检查,以确保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1. 冷却水循环系统
冷却水箱液位正常,无泄漏;
冷却水洁净,无异味,无藻类;
出水与回水流速正常,无气泡;
冷却系统电源开启,水温适宜(通常为 18–22°C)。
2. 真空系统状态
涡轮分子泵预热完成;
真空值达到设定要求(如 10⁻⁵ mbar);
无异常噪声、报警或振动;
检查冷阱系统是否运行良好(如配有)。
3. 射频系统检查
RF 电源接线稳固;
点火电极清洁无碳痕;
火炬管正确安装,定位准确;
感应线圈无移位、无烧蚀痕迹。
4. 雾化系统检查
雾化器干净无堵塞;
样品锥和接收锥无沉积或裂纹;
喷雾室安装无误、无冷凝;
样品泵管接头紧固、内径清洁。
三、耗材、试剂和样品准备
1. 泵管与管路
根据样品基体和黏度选用适当泵管(如 PVC、硅胶);
泵管应无裂痕、无老化,弹性良好;
内标混合器接头稳固无漏气。
2. 清洗液与稀释液
准备 2% 高纯硝酸(分析级)作为清洗液;
空白溶液与稀释溶液必须使用超纯水(电导率 ≤ 18.2 MΩ·cm);
检查所有瓶体是否清洁无杂质。
3. 内标溶液
配制稳定性良好的内标混合液(如 Sc、Rh、In 等);
浓度合理(建议在 10–20 μg/L 范围);
添加方式统一,确保每瓶样品内标一致。
4. 标准曲线溶液
根据分析方法要求配置多浓度梯度标准液(如 0、1、10、50 μg/L);
确保各点准确无误;
每次分析必须重新配制或验证标准液有效性;
检查标签、编号与软件输入是否匹配。
5. 样品处理
使用聚丙烯或石英容器储存;
样品必须充分混匀、过滤、稀释;
对复杂基体样品(如血液、土壤)可进行预处理或消解。
四、分析方法与软件参数设置
赛默飞 iCAP Q ICP-MS 使用 Qtegra 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分析前需要完成如下操作:
1. 方法选择与载入
根据项目选择正确分析方法(如环境水、食品、药物);
检查通道设置、元素质荷比是否完整;
确保方法内包含 QC、空白、重复、标准曲线等控制机制。
2. 内标校准设定
启用自动内标校正功能;
设置各目标元素对应的内标匹配;
设定内标回收率报警上下限(如 80–120%)。
3. 仪器参数设定
设定 RF 功率、载气流量、辅助气流、采样时间等;
选择是否开启碰撞池(He 模式、KED 模式);
设定采集时间、重复次数与质量范围。
4. 序列表构建
导入样品编号、样品类型(样品、QC、标准、空白);
设置采样顺序、每瓶进样次数;
检查是否有遗漏、错位、编号错误。
五、系统初始化与功能验证
在完成仪器与软件参数设定之后,应执行完整的系统初始化步骤,以确保运行状态正常。
1. 系统启动流程
依次打开冷却水系统、电源、真空泵;
启动氩气流;
点燃等离子体,观察是否稳定燃烧。
2. 雾化性能测试
用 10 μg/L 多元素混标测试;
检查各元素响应强度是否在正常范围;
观察信号是否平稳,有无飘移或异常脉冲。
3. 背景检查
以空白样品测定各通道背景信号;
检查是否有意外峰值或交叉干扰;
核查检测限是否合理。
六、质量控制样品准备与插入
每次分析任务必须包含质量控制样,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1. 试剂空白
用于检测整个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通常为稀释液直接上机测定。
2. 实验空白
模拟样品处理全过程但不含目标元素;
验证消解容器、试剂、操作环境的洁净性。
3. QC 样品
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或加标样;
用于评估方法准确性与回收率。
4. 重复样
每批样中应设重复样(建议比例不少于 5%);
检查精密度(RSD)指标。
七、操作者状态与操作记录确认
1. 操作者准备
确保精神状态良好,熟悉方法流程;
穿戴符合规范的实验服、手套;
完成仪器使用登记与交接记录。
2. 日志记录
启动日志记录;
标记每项准备时间与执行人;
故障或偏离情况应单独记录处理措施。
八、故障预警与应急准备
在准备过程中,应同步检查是否存在报警记录或隐患:
检查软件界面是否有警告图标;
仪器运行声音是否异常;
真空、冷却、气体等状态是否异常;
预设报警限值功能是否开启;
若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暂停分析并排查。
九、总结与建议
每次使用赛默飞 iCAP Q ICP-MS 前的准备工作,虽然细节繁多,但只要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就能有效保障分析质量与设备安全。建议实验室配备统一的分析前准备检查表,由操作员逐项打勾确认;同时建立“分析前5分钟静默复核机制”,由第二人确认环境参数、方法设定与样品编号等关键信息,减少人为疏漏。
良好的前期准备不仅决定了仪器的运行状态,也反映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与数据可靠性。随着 ICP-MS 在环保、药检、食品、材料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建立完整的前期准备制度,是高水平实验室迈向智能化、规范化、可追溯分析流程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