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AP Qc ICP-MS通过标准物质来进行方法验证?

引言

在分析化学领域,方法验证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推出的 iCAP Q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是一款高灵敏度、多元素同时检测的分析仪器。为了保证所建立的方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备足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必须借助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简称CRM)进行验证。本文将从方法验证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使用标准物质在 iCAP Qc ICP-MS 上完成方法验证的过程、关键技术要点、数据处理方式与质量控制手段,旨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规范操作指导。

一、方法验证的基本概念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确认某一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特定检测目的的过程,主要评价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检出限、定量限、选择性、稳定性和回收率等性能指标。在 ICP-MS 中,尤其涉及痕量分析,验证尤为关键。标准物质则是执行这一过程的关键工具。通过测定已知浓度和组成的标准物质,并与其证书数据进行比对,可以直观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偏倚。


二、标准物质的选择与准备

在 iCAP Qc ICP-MS 中选择适合的标准物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矩阵匹配原则:应尽量选取与实际样品基体相似的标准物质,如血清、土壤、食品、水样等,以减小基体效应带来的偏差。

  2. 元素覆盖性:应覆盖目标分析元素,特别是关注痕量元素、重金属或稀土元素。

  3. 浓度范围匹配:标准物质中各元素的浓度应覆盖待测物范围,既不过高以致超出线性区间,也不能太低以至无法检测。

  4. 认证权威性:应选用经国家或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标准物质,如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GBW(中国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

在分析前,需严格按证书说明稀释和制备标准溶液。使用高纯水(如18.2 MΩ•cm)和优质试剂(如超纯硝酸)进行溶解、稀释操作,并采用塑料瓶或PTFE容器避光储存,防止污染和吸附。


三、方法验证流程

1. 仪器参数设置

在使用 iCAP Qc ICP-MS 进行方法验证前,应对仪器进行如下设置和校准:

  • 优化等离子体功率和气流参数,确保信号强度稳定;

  • 调整碰撞反应池气体种类与流速,用于减少多原子干扰;

  • 选择合适的质量数监测模式(如单质谱、选择性反应监测);

  • 运行仪器自检和性能验证程序,如背景离子浓度、稳定性检查。

2. 校准曲线绘制

使用一组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校准曲线,建议使用不少于5个浓度点,覆盖标准物质中相关元素的浓度。绘图时应包括空白样,以便进行基线校正。校准曲线需满足以下条件:

  • 线性相关系数(R²)≥ 0.999;

  • 每一点的响应误差≤ ±10%。

3. 标准物质测定

将制备好的标准物质溶液在与样品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并与标准证书中标定值进行比对。典型的计算公式如下:

回收率(%)=(测定值 / 参考值)× 100%

若回收率在80%~120%之间(根据不同规范可能略有差异),则表明方法准确度良好;若不在此区间,则需要排查系统误差、基体干扰或仪器状态。

4. 多次测定评估精密度

对同一样品(标准物质)进行重复测定(如n=6),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RSD(%)=(标准偏差 / 平均值)× 100%

一般来说,痕量分析的RSD应控制在5%以内,常量可放宽至10%。若超标,则说明操作重复性或仪器稳定性存在问题。

5. 方法检测限与定量限评估

根据标准物质的稀释样本及空白信号,利用如下公式估算:

  • 检测限(LOD)= 空白均值 + 3×标准偏差

  • 定量限(LOQ)= 空白均值 + 10×标准偏差

如标准物质浓度接近检测限,应进行稀释系列,精确估算LOD与LOQ,并确认其符合分析需求。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 测定值偏高/偏低

可能由于基体效应、离子抑制或样品稀释不充分所致。建议:

  • 使用内标法校正仪器漂移;

  • 应用标准加入法提高准确度;

  • 使用碰撞池抑制多原子干扰。

2. 信号漂移大

需确认雾化器、锥口是否清洁,样品是否稳定,温度波动是否控制。定期维护雾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漂移。

3. 背景值高或干扰严重

建议重新优化碰撞/反应气体参数、调整质量数窗口,或更换检测模式。


五、验证结果分析与报告

完成方法验证后,需撰写正式的验证报告。报告应包括:

  • 标准物质信息(编号、供应商、基体、浓度范围);

  • 仪器参数与方法条件;

  • 校准曲线及线性分析;

  • 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结果;

  • 检测限与定量限数据;

  • 方法适用范围与限制说明;

  • 所有数据的图表呈现与统计学处理。

报告应由分析员、质量主管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审核,并归档保管,以备审计或再验证使用。


六、方法验证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标准物质完成方法验证后,仍需在常规检测中设置质量控制机制:

  • 每批样品中添加质控样,确保每日运行的准确性;

  • 交叉验证法,定期更换标准物质验证;

  • 内标校正法,用内标元素(如In、Rh)监测仪器稳定性;

  • 平行样检测法,确认样品处理过程一致性。

这些措施可帮助持续监控 ICP-MS 检测系统的性能状态,防止数据偏离,增强数据可追溯性。


结语

使用标准物质在赛默飞 iCAP Qc ICP-MS 上进行方法验证,是建立稳定、准确、可重复的分析方法的关键步骤。通过严格的标准物质选择、系统的操作流程、科学的结果评估,以及后续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显著提升分析工作的可信度与标准化水平。特别是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分析和生物医学等要求高度准确的领域,标准物质方法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助力ICP-MS技术发挥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