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二氧化碳培养箱4111长时间停用设备需采取哪些措施?
使用 iCAN 面板导出 错误日志、运行日志、校准记录(通过 USB),便于日后性能评估和维保决策。
保存 CSV 文件并上传到实验室服务器或 LIMS 系统,以满足审计和设备溯源需要。
2. 排空水套与湿度盘
打开底部阀门,排空水套所有水源,防止结垢或冻结(如实验室温度低);
清洗并拆除湿度盘、托盘和其他可移动水容器,彻底擦干。
3. 腔体彻底清洁、消毒与干燥
使用官方推荐的中性清洁剂+70% 异丙醇清洁内腔;
确保所有表面干燥后关闭内门通风 1–2 小时,避免残余水分静留。
4. 断开电源与气源
关闭设备主电源并拔掉电源线;
关闭 CO₂ 气瓶阀门,松脱连接,确保安全。
5. 配件记录
对拆除的配件、传感器、湿盘等装入干燥袋并贴标签;
记录停用日期、操作者、相关操作说明,归档管理。
一、停用前准备:数据、清洁与状态记录
1. 导出关键数据
使用 iCAN 面板导出 错误日志、运行日志、校准记录(通过 USB),便于日后性能评估和维保决策。
保存 CSV 文件并上传到实验室服务器或 LIMS 系统,以满足审计和设备溯源需要。
2. 排空水套与湿度盘
打开底部阀门,排空水套所有水源,防止结垢或冻结(如实验室温度低);
清洗并拆除湿度盘、托盘和其他可移动水容器,彻底擦干。
3. 腔体彻底清洁、消毒与干燥
使用官方推荐的中性清洁剂+70% 异丙醇清洁内腔;
确保所有表面干燥后关闭内门通风 1–2 小时,避免残余水分静留。
4. 断开电源与气源
关闭设备主电源并拔掉电源线;
关闭 CO₂ 气瓶阀门,松脱连接,确保安全。
5. 配件记录
对拆除的配件、传感器、湿盘等装入干燥袋并贴标签;
记录停用日期、操作者、相关操作说明,归档管理。
二、停用期间维护:环境、检查与防护
1. 存放环境控制
存放地点需:恒温(15 °C–25 °C)、干燥、通风,避免高湿或冷冻环境;
如实验室存在腐蚀性气体,建议移至独立设备室或专用车间。
2. 设备封存防尘
使用无尘罩或塑料专业设备套进行封存,防止灰尘进入通风口;
保持门缝微开,防止密封腔内形成密闭氧化环境。
3. 定期目测与巡检
每月检查箱体外观(观察灰尘、水迹、腐蚀迹象);
检查地线连接与电源线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拆下电子组件的瓶颈或按钮板常开通电检查,避免电容失效。
三、重新启用前的准备:恢复、检查与校准
1. 接通电源与气源
完整清理电源插头,恢复安全接地;
连接 CO₂ 气瓶,检查气路接口无泄漏(肥皂水或氦检漏)。
2. 腔体补水与部件复位
装回湿度盘、托盘等,并用去离子水灌满;
放回 RH、CO₂、温度等传感器,确认插牢且接触良好。
3. 执行清洗+Auto‑Start 程序
通电后执行 iCAN “除污/Auto‑Start”模式;
该模式会自动恢复 PID 参数、关闭蜂鸣器,并进行整腔温湿 CO₂ 预热与校准。
4. 系统预热与环境稳定
在设定温度条件下运行 ≥ 2 小时,确保系统进入稳态;
期间可监测温度、湿度、CO₂ 曲线稳定性。
四、性能验证与质量确认
1. 数据比对
将重新导出的日志与停用前数据对比,确保无异常恢复;
导出新一轮设备日志以完成性能追踪记录。
2. 参数校准验证
使用独立校准仪进行 温度、CO₂、湿度采样,确认误差在±0.1 °C/±0.1%范围;
若误差偏差较大,应进行完整校准或联系 Thermo Fisher 服务团队。
3. 恢复测试
模拟高湿或高频开门测试设备反应;
检查 HEPA 滤芯运行是否顺畅、风扇噪音是否正常、冷凝控制是否有效。
五、合规性与维护档案管理
维护日志补全:包括停用前数据导出、清洗消毒、所有拆装、封存状态、重新启用检查;
SOP 更新:在实验室 SOP 中加入“长停用-重新启用流程”,规范操作;
培训人员:相关操作与复用程序写入培训课程,确保每次停用后都严格执行。
六、停用保护与性能优化建议
搭配备用培养箱:如长停用时间超 2 周,可用备用箱保障培养不中断;
保修策略:停用从技术服务角度可保修,但如设备老化或需更换部分,建议提前联系 Thermo Fisher 授权技术;
定期更新设备状态:建立停用时状态记录及检测周期管理,便于质量审计。
七、总结
通过停用前准备(导出数据、清洁腔体、断电断气)、期间管理(环境控制、观察巡查)、恢复流程(部件恢复、Auto‑Start、预热校准)三大阶段操作,您将确保 Forma 4111 在长期停用后依然保持稳定性能,便于重新投入使用。同时配合日志与合规体系,设备无论何时重启,均具备实验级可靠性与审计溯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