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二氧化碳培养箱4111如何消毒设备?
一、为何要全面消毒设备?
防治隐性感染:如支原体、细菌、真菌在培养箱内积累,虽不显性污染,长期会导致细胞实验结果偏差或失败;
高风险操作:病毒或转基因筛选过程中,万一溅出或泄漏,箱腔必须彻底消毒;
维护设备安全与功能:防霉、防腐蚀、防光毒性,延长设备寿命;
满足法规需求:如 GMP、GLP、ISO17025、CLIA 等体系要求定期消毒验证;
配合轮流使用:多个项目间切换时,需进行彻底清毒,防止交叉污染。
二、消毒方式概述
可分为三类:
物理消毒:高温(干热或蒸汽)灭菌;
化学消毒:次氯酸、季铵盐、VHP、过氧乙酸、酒精等;
组合流程:化学预处理 + 高温灭菌 + 最终酒精擦拭。
三、Forma 4111 可用物理消毒方式
1. Steri‑Cult(高温除污)程序
控制面板选择 “Decontamination” 模式,高温运行至 140–180 ℃,除菌效果强;
程序包括升温–保温–冷却,总时长约14h;
完成后必须腔体空载,自然降温至 <40 ℃。
2. Auto‑Start / High‑Temperature Dry Cycle
不属于消毒模式,但可加热到约 60–90 ℃ 干燥风循环,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适合预消毒与常规维护。
四、化学消毒流程关键
1. 预处理(清洁与消毒剂选择)
若污染严重,先使用 ≤1% 次氯酸钠或4%季铵盐喷洒表面并保持潮湿5–10 min;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 70% 醇擦拭去除残留。
2. 主消毒剂选型
消毒剂 | 作用机制 | 常用浓度 | 注意事项 |
---|---|---|---|
70% 乙醇/异丙醇 | 细胞膜脂破坏 | 70% | 挥发快,易腐蚀橡胶/塑料 |
季铵盐(≤10%) | 脂包膜破坏 | ≤2% 最佳 | 必擦后以醇清除 |
3% 过氧化氢 | 氧化、蛋白沉淀 | 3% | 强氧化,腐蚀慎用 |
0.5–1% 过氧乙酸 | 广谱杀菌 | 0.5–1% | 环境控制,VHP 可选 |
Vapour H₂O₂ 空气消毒 | 蒸汽交叉弥漫灭菌 | 程序设定 | 风道封闭,操作限制性强 |
3. 过程控制与消毒时间
彻底涂布腔内壁、门封、托架、风道、小角落;
保持湿润状态 ≥10分钟;
加速干燥后进行物理消毒程序,强化灭菌效果。
五、综合完整消毒 SOP 流程(建议)
A 阶段:初步清洁
断电断气 → 拆除托盘、湿盘 → 物理除尘 → 喷洒季铵盐清除污迹 → 醇擦表面。
B 阶段:高温灭菌
选择 Steri‑Cult 模式 → 高温循环 → 腔体冷却。
C 阶段:物化消毒后处理
待腔体降至室温 → 使用 70% 醇擦拭一次 → 门封、传感器罩特别处理 → 自然风干。
D 阶段:功能重启与验证
装回托盘、水盘,运行 2–4 小时预热 → 校准 CO₂ 温湿数据 → 取样检测(如培养胶片)验证无污染。
六、质量验证流程
微生物采样:在清洁后贴 TSA/ SDA 培养基 7 天检测无菌落;
残留检测:擦取表面残留化学物质并测试 pH、毒性;
参数稳定验证:记录运行日志中 CO₂ 和温度稳定性;
文件记录:将消毒配方、操作负责人、验证结果、异常记录归档。
七、应急消毒场景
实验意外溢洒
立即关闭气源并断电、关门;
撒散灭菌粉,保持 30 分钟;
用季铵盐-醇清洗;
开高温循环进行彻底消毒。
表面污染确认
轻微污染可用浓度高达 70% 酒精擦拭;
如文化液、病原体污染需以上全流程多轮消毒;
特殊病毒如 HIV 需 ≥1% 过氧乙酸处理。
八、安全与合规注意事项
使用浓度、接触时间需符合规范;
化学物消毒后必须醇擦完成,以中和残留;
防止酒精爆燃,操作后保持通风;
Steri‑Cult 模式需确保腔体空载与耐温件安装完好;
人员需穿戴 PPE,记录消毒流程便于追溯。
九、长期维护消毒规划
周期推荐:一般每 1–3 月进行一次化学 + 高温组合消毒;
关键项目期间:如病毒实验、换批次、污染风险高阶段,建议开始前消毒一次;
自动记录:利用日历提醒保养,关联 LIMS 或 QC 系统;
培训与审核:实验室团队培训必达操作标准,确保安全与实验数据可信度。
十、总结
完全消毒 Forma 4111 包含:
预清洁—化学消毒(季铵盐或酒精)—高温灭菌—最后酒精再次处理 + 验证;
Steri‑Cult 高温程序是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杀手锏,任何专业消毒务必配合使用;
严格记录、验证与落实安全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实验环境、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
建议将消毒流程整合入SOP与周期计划,实现设备性能长期可用与合规可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