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CO2培养箱i160 传感器校准提醒?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CO₂培养箱 i160 是现代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高端细胞培养设备,其核心部件之一——CO₂传感器,在维持箱体内精确气体浓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培养环境的稳定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 i160 CO₂培养箱的传感器校准提醒机制,从设备结构、传感器原理、校准方式、提醒逻辑、用户操作指南、维护策略、异常处理、合规依据、常见误区及案例解析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一、CO₂培养箱 i160 的核心特性概览

赛默飞 i160 CO₂培养箱具有精准的温度控制系统、高效的湿度管理和先进的气体传感系统,适用于细胞系培养、组织工程、干细胞研究和药物开发等场景。其关键优势包括:

  • 内置红外(IR)或热导(TC)CO₂传感器;

  • 触摸屏操作界面,具备智能报警和提示功能;

  • 高温自灭菌功能,保障无菌环境;

  • 支持校准、记录、远程监控等多种管理操作。


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关键作用

1. CO₂传感器类型

i160 可根据用户需求配备两种类型的传感器:

  • 红外(IR)传感器:利用红外线吸收原理,测量气体中特定波长的CO₂吸收率,精度高、响应快,抗湿热干扰能力强;

  • 热导(TC)传感器:基于不同气体导热系数差异进行测量,成本较低,但易受湿度和温度影响。

2. 传感器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传感器实时检测箱内CO₂浓度,通过反馈调节系统控制气体进给阀门,从而保持设定浓度(如5%)。稳定的CO₂浓度对于维持细胞培养液pH值至关重要,任何误差都可能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培养失败。


三、校准的必要性与频率建议

1. 为什么需要校准?

  • 传感器长时间运行会因灰尘、湿度、气压变化而产生漂移;

  • 环境因素及气体纯度影响传感器读数稳定性;

  • 长期无校准会导致数值误差累计,偏离真实值。

2. 推荐校准频率

  • IR传感器: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校准;

  • TC传感器:建议每3个月校准一次;

  • 若设备经历高温消毒(>180℃),应在灭菌后立即校准;

  • 出现浓度异常、报警提示或实验数据偏离时,应立即进行校准。


四、i160 传感器校准提醒机制详解

i160 拥有智能化控制界面和逻辑系统,可对传感器校准状态进行自动监控,并在以下情况下发出提示:

1. 周期性提醒

  • 系统预设校准周期,到期前7天开始提醒用户;

  • 提示以屏幕图标+文字方式呈现,如“CO₂ Sensor Calibration Due Soon”。

2. 异常读数触发提醒

  • 若CO₂浓度长时间偏离设定值(如>±0.5%),系统自动识别为漂移;

  • 弹窗报警:“CO₂ Sensor Out of Range – Calibration Required”。

3. 灭菌后强制校准提醒

  • 设备执行高温灭菌程序后,传感器需重新适应环境;

  • 灭菌结束后首次开机会显示“Sensor Calibration Required After Sterilization”。

4. 用户自主设置提醒周期

  • 在系统菜单中,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设置自定义校准周期(如每月/每季度);

  • 用户可选择启用/禁用校准提醒功能。


五、校准流程与操作指南

1. 准备阶段

  • 确保设备通电、稳定运行至少30分钟;

  • 使用经过认证的标准气体(如5.0% CO₂);

  • 连接外部气源,确保调压器输出稳定。

2. 进入校准模式

  • 打开触控面板,进入“Settings > Calibration > CO₂ Sensor”;

  • 系统提示接入标准气体,并确认操作权限。

3. 执行校准过程

  • 仪器根据预设值自动采样并调整偏差;

  • 一般需等待5–10分钟以完成读数稳定;

  • 校准成功后显示“Calibration Completed”确认界面。

4. 校准失败处理

  • 若校准失败,系统将提示“Calibration Error”;

  • 常见原因包括气体浓度不准确、流速异常、传感器老化;

  • 建议更换标准气体或联系技术支持。


六、用户注意事项与校准维护建议

1. 避免人为干扰

  • 校准期间不要开启箱门;

  • 禁止在未稳定温湿条件下进行校准操作。

2. 定期更换标准气体罐

  • 使用医用级或校准认证气源;

  • 定期检查调压器及管路气密性。

3. 记录管理

  • 每次校准应记录:时间、操作者、校准值、气体批号;

  • 保留至少2年的校准记录,以便追溯与质量审核。


七、传感器寿命与更换周期

  • IR传感器寿命约为5–7年;

  • TC传感器一般2–3年后性能衰退明显;

  • 若出现频繁校准、无法稳定读数、无法完成校准流程,需更换传感器。


八、合规要求与标准依据

设备传感器的校准行为应遵循以下标准和法规:

  1. ISO 17025:检测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 GMP/GSP规范中对设备校验校准要求

  3. GB 4793.1-2007《实验室设备电气安全规范》

  4. FDA 21 CFR Part 11(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

合规不仅是仪器管理规范的体现,也是实验结果被科学界和监管机构认可的前提。


九、常见误区与规避策略

误区一:只在报警时校准

应根据周期主动校准,而非等到设备发出警报。

误区二:使用未标定的气体

必须使用校准证书齐全的标准气体,否则校准无效,反而加剧误差。

误区三:忽视高温灭菌后校准

灭菌可改变传感器内部物理环境,必须重新校准。


十、实际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因延迟校准导致细胞死亡

某实验室长达8个月未校准i160培养箱,传感器因温湿度漂移导致CO₂浓度偏离达1.2%,细胞生长迟缓、大量死亡。经及时校准并建立周期管理机制后,问题彻底解决。

案例二:高频校准导致传感器寿命缩短

另一单位因误解“校准越频繁越准”,对TC传感器每周校准一次,结果两年内更换三次传感器,反而增加了运维成本。


十一、结语

赛默飞 CO₂培养箱 i160 所配备的智能化传感系统,为实验室提供了高度精准且稳定的培养环境。然而,这一系统的核心——CO₂传感器,唯有通过科学、规范、定期的校准,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i160 通过人性化的提醒机制,有效协助用户掌握校准时机,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实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