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311 CO2培养箱气路清洗及消毒流程?

系统讲解 Thermo Scientific 311 CO₂培养箱的气路清洗与消毒流程。内容涵盖气路构造解析、污染风险、清洗消毒所需物料工具、标准操作步骤(SOP)、GMP/GLP 合规要求、异常情况处理及维护周期建议,旨在帮助科研或生产人员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与生物安全。

一、概述:为什么气路清洗至关重要

Thermo Scientific 311 系列 CO₂ 培养箱广泛用于细胞培养、病毒增殖、疫苗研发与药敏实验等生命科学领域,其工作核心在于稳定维持一个37℃左右、5% CO₂、95%相对湿度的微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尽管腔体可以高温灭菌(如180°C 12小时的Steri-Cycle灭菌模式),CO₂气体通路及其相关部件却因材质耐温限制,通常无法采用高温消毒,因此需要通过化学清洗与气路冲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维护其清洁度,防止污染。

污染物可能包括:

  • 灰尘、微粒(源于气瓶、调压阀)

  • 生物气溶胶(尤其在BSL-2/3实验中)

  • 化学残留物(如有加药试验)

  • 管道冷凝水杂菌滋生(潮湿气体路径)

不及时处理,将可能引起:

  • 腔内CO₂浓度波动或不稳定;

  • 细胞培养失败、pH失控;

  • 培养箱CO₂传感器读数异常;

  • 系统报警或污染事件。


二、气路系统构造简述

理解气路构成,有助于科学清洗:

2.1 外部连接路径

  • 高纯度CO₂气瓶(99.995%)

  • 一级调压阀(设定出口压力0.3–0.5 MPa)

  • 不锈钢编织管或聚四氟乙烯(PTFE)软管

  • 培养箱气体进口接头(后部1/4英寸螺纹)

2.2 培养箱内部通气组件

  • 进口空气过滤器:0.22μm疏水膜滤芯

  • **质量流量控制器(MFC)**或电磁阀控制模块

  • 加热气体腔体:提升气体温度避免冷凝

  • 气体混合区:混合湿度、温度后的气体

  • 传感器段:红外CO₂传感器(IR)

  • 气体分布器(或吹入腔体)

不同于空气/HEPA循环系统,气体通道全封闭设计,但仍有微渗或接口污染风险。


三、气路清洗与消毒前的准备工作

3.1 所需物料与工具

项目规格建议
70%异丙醇溶液分析纯,灭菌级
无菌去离子水或使用超纯水,pH中性
0.5%过氧化氢溶液化学灭菌剂,不留残留
气体消毒泵或注射器可调节压力、容量≥50ml
气路灌注连接管兼容1/4接头,PTFE/硅胶材质
清洗用CO₂气瓶特指用于吹扫,高纯干燥型
湿化瓶(可选)用于增湿冲洗液气体

3.2 断电与断气处理

  • 关闭主机电源;

  • 关闭CO₂瓶开关并释放管内压力(松接口轻排);

  • 清空水盘,避免湿气干扰;

  • 拔掉设备背后的气体软管,准备注入清洗液或气体。


四、标准气路清洗与消毒流程(SOP)

4.1 外部气管与接头清洁

  1. 用无绒布蘸70%异丙醇彻底擦拭所有气瓶接口、软管外壁;

  2. 检查接头有无油污、裂痕或老化,必要时更换;

  3. 用70%酒精浸润棉签清理接头内腔,并静置5分钟自然挥发。

4.2 气体入口与内部管路灌注

  1. 配置稀释过的过氧化氢(0.5%)或70%异丙醇,抽入注射器;

  2. 将清洗管路连接至箱体CO₂ Inlet接口;

  3. 手动灌注清洗液(4060 ml),静置1530分钟;

  4. 重复2次灌注后,用无菌去离子水注入相同体积冲洗3次。

⚠ 注意:禁止灌注浓度高于5%的双氧水,可能损伤传感器橡胶密封。

4.3 干燥处理与气路吹扫

  1. 连接清洁用CO₂气瓶(推荐新瓶);

  2. 缓慢打开调压阀,低压持续吹扫5~10分钟;

  3. 检查排气是否正常,无阻力或湿汽凝结;

  4. 最后一次吹扫后关闭气瓶并重新连接原气源。

4.4 传感器激活与重新校准

  1. 通电后进入系统设置,检查CO₂传感器是否激活;

  2. 若仪器内设“Auto-Zero”或“Calibrate”,应当手动执行一次;

  3. 监控30分钟内CO₂稳定性,确认浓度无剧烈漂移。


五、特别说明: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在以下情况下应立即执行彻底气路消毒:

  • 实验室发生CO₂气瓶污染事故;

  • 培养箱报警显示CO₂传感器漂移严重;

  • 腔内细胞培养出现不明广泛污染,其他源排除后;

  • BSL-2/3实验后设备准备转换为常规用途。

应急操作建议使用过氧乙酸(0.2–0.5%)+异丙醇交替冲洗,但需确保使用PTFE管路与合成橡胶接口可耐受,并在吹扫时间延长至15分钟以上。


六、维护周期与记录管理建议

项目建议频率记录要求
气路完整清洗每3~6个月填写设备清洗记录表,含签名
CO₂传感器校准每3~6个月附校准气体批号、浓度、设备编号
灭菌循环后复原气路每次灭菌后注明灭菌时间、重新启动参数
实验分区转换前的气路净化每次用途切换前BSL-2/3使用后特别标注

建议使用**电子记录系统(如LIMS或ELN)**同步归档清洗周期和气体批次,以符合GLP/GMP审计要求。


七、GMP与GLP合规清洗要点

若311 CO₂培养箱应用于药品生产、细胞制剂生产、疫苗研发等GMP环境,则应执行如下附加流程:

  1. 确认清洗剂可追溯来源,具备COA、灭菌批号;

  2. 清洗过程验证:抽检气路内残留液体pH、电导率,确认冲净;

  3. 洁净度监测:气体出口可使用0.45μm滤膜收集气流颗粒,后续镜检或菌落计数;

  4. 合规留样:关键清洗批次需在CO₂路径留样瓶中采样并保存≥7天备查;

  5. 变更控制:若使用清洗剂种类、浓度、接头结构发生更换,应执行变更评估。


八、结语与建议

气路是CO₂培养箱最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污染隐患点。Thermo 311培养箱虽然具备高温灭菌功能,但其CO₂路径设计决定了必须执行定期低温化学清洗与物理吹扫,以保障腔体稳定、细胞培养无污染。

在常规科研实验室中,每季度清洗一次即可满足多数需求。但在涉及BSL-2级微生物、GMP临床级细胞制备或长期连续运行场景下,建议严格执行每月检查、半年一次全气路清洗的规范,并与实验日志联动归档,形成完整的设备生物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