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3111 CO2培养箱是否可与Thermo Forma系列配套?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3111型 CO₂ 培养箱能否与 Thermo Forma 系列设备(如 Forma Steri-Cycle i 系列、Forma S 气浴式摇床等)配套使用,是许多实验室在布置设备平台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结构兼容性、仪器功能配合、管路接口适配、安全管理与实验流整合、实际应用案例,以及实验室布局与成本优化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分析这种“混搭”是否可行、有什么优势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详实、系统的参考。

一、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Thermo Fisher 常见产品系列概述

  • 3111 型 CO₂ 培养箱:经典通用款,容积约 170 L,自然蒸发湿化,适合基础细胞与微生物培养。

  • Forma 系列:包括 Forma Steri-Cycle i 系列(i系列高性能 CO₂ 培养箱)Forma S 机械摇床Forma T 用培育摇床等,具备高端温控、气密设计、智能控制与模块化水平的特点。

1.2 为什么强调配套

实验室若同时拥有多种仪器,若它们在以下方面协调顺畅,将带来显著效率与管理提升:

  • 仪器在结构尺寸上能共用平台、推车或墙面通路;

  • 管路与气源接口可统一使用;

  • 维保流程统一、更易培训;

  • 用户界面与软件操作逻辑相近,减少培训成本。


二、结构兼容性分析

2.1 外形尺寸对比

  • 3111 型:外型约为 63 cm(宽)× 83 cm(高)× 68 cm(深),重约 90–100 kg,其中高部分常在上下叠放定制柜中配合使用;

  • Forma Steri-Cycle i 系列:体积较大,典型尺寸约 73 cm× 91 cm× 79 cm,重量超过 120 kg。

在台面、通道及支架设计方面,3111 与 Forma 系列尺寸存在差异,但在配套实验台或推车时,可通过选取兼容的标准高度及宽度方案实现整齐排列。

2.2 压力平衡与隔振问题

3111 底部多为平直封闭结构,可自配支架或脚垫;而 Forma 系列菌箱通常配有高压承重底座。在同一平台上并列时需注意:

  • 台面需具备至少 150 kg/m² 承重,防止重型培养箱引发实验台不稳;

  • 若使用滚轮推车搬运,滚轮承载需匹配各台重量,防止倾斜或推行不顺畅。


三、气源与配套接口的兼容性

3.1 CO₂ 气路接口

3111 与 Forma 系列均采用 ¼″ 或 3/8″ 自密封管接头,工作压力一般在 1–2 bar。若同一 CO₂ 气源用于多台仪器,应配置:

  • 支分配装置:可带压力计和止回阀;

  • 管路材质兼容:建议不锈钢或特氟龙衬里管,防止 CO₂ 造成 PVC 管老化。

3.2 电源与接地

  • 两者均要求 220 V 单相市电,功率范围为 300–800 W;

  • Forma 系列支持高温灭菌,接地线与漏电保护要求更高;

  • 同一回路串联多个大功率耗电设备时,需要考虑电流负荷及安装 AFCI 或漏电断路器。


四、用户界面及控制系统的协同

4.1 操作方式对比

  • 3111 型:机械旋钮或早期数显控制,操作较为简单;

  • Forma i 系列:采用触屏、智能设置、电子记录,可编程温度、CO₂ 曲线、报警复制;

虽然控制方式不同,但若同时使用,需要操作人员熟悉两套逻辑,或通过制定统一监测制度(如统一登记、指南),提升平台使用安全性。

4.2 远程监控与报警统一

Forma 系列具备联网功能,支持 Thermo Fisher Cloud、AlarmBlock、ATS 系统接入。3111 若搭载第三方传感器(例如温湿度/CO₂ 变送器),也可纳入同一平台监测,实现报警集中管理。但建议使用统一协议(如 Modbus、Ethernet)与接口转换器,减少维护系统复杂性。


五、实验流程与应用场景配合

5.1 多通道培养方案

场景如:

  • 3111 用于初步种子代母液培养(170 L 腔体)

  • Forma i250/i500 用于精准高 CO₂ 控制的加工培养体控制

  • Forma S 系列摇床用于蛋白表达优化;

配套使用可实现从基础扩增到高精度控制再到蛋白表达的完整链路,提高平台效率,也利于分工设置。

5.2 实验空间分区

在多组学研究、多项目共享实验室,对照室需将 3111 与 Forma 设备并列摆放于同一平台中心;便于仪器同步操作与数据对比;并采用统一标识系统、数据追踪体系,以提升管理精度和效率。


六、安装调试及标准操作建议

6.1 安装注意事项

  • 地面水平误差控制:三点调节支脚或支架支撑高于 ±2 mm 范围时需校正;

  • 空气流动计算:若密闭放置多台设备,空气交换率会降低,需满足 12–20 次/小时新风换气;

  • 电气布局优化:建议每 2–3 台大功率设备配使用专线路或分路线,避免电路过载;

6.2 校准与验收流程

  • CO₂ 浓度校准:3111 与 Forma 可同时校准至 37℃ 环境下,采用 NIST 溯源气体校准器或 Cobolt 标准传感器;

  • 温度均匀性测试:在每箱内部放置多个记录仪(建议热电偶或热点分布评价), 同时启用最大 CO₂ 使箱内稳态达到后观测 2 小时均匀性,评价差值是否≤ ±1℃;

  • 漏气率测试:对 3111 与 Forma 系统做门密封合规测试,确认泄漏率 ≤2%/小时;


七、实际用户反馈与案例分享

  1. 某高校干细胞中心

“3111 用来做初筛培养,i160/250 用于成纤维细胞精养;我们统一放在 3 找实验台上,可共用一条 CO₂ 路径,管理高效。”

  1. 制药企业 QC 实验室

“Forma i 系列仪器配记录控制规范,3111 为补充箱。两个系列共用气源并排布局,流程清晰、耗材兼容。”

  1. 科创中心共享平台

“虽然界面不同,但我们统一做数据导出 Edu-Lab Portal,平台通过树莓派网关集中监控所有箱的数据,形成可追溯链。”


八、结语与建议

  • 兼容性:结构上可并列摆放,管路、电源可共享;

  • 操作流程:用户需适当培训两者界面的区别,并建立统一 SOP;

  • 配套推荐:建议为 3111 增加联网模块,与 Forma 集中报警平台对接;

最终,3111 CO₂ 培养箱可与 Thermo Forma 系列设备配套,共享平台资源与基础设施,形成灵活可靠的多模式培养体系。关键在于合理规划空间、电气、管路及数据监控流程,实现效能最大化与操作便捷性。

如需产品配套方案图、接口规格表、第三方接入指南等资料,建议联系 Thermo Fisher 技术工程师以获取定制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