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默飞培养箱i160气路连接
一、气路系统总览
赛默飞i160培养箱主要使用CO₂气体,有些型号也支持O₂控制(低氧或高氧环境),根据实验需求可扩展。其气路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高效过滤:配备HEPA过滤器系统,确保进入气体的洁净度;
恒压供气:通过减压阀与稳压系统维持稳定气体压力;
安全防护:具备过压保护、泄漏检测等功能,保障操作安全。
二、主要气路组件介绍
气瓶系统
培养箱主要依赖外部气源,通常使用高纯度CO₂气瓶,气体纯度一般要求达到99.995%以上(4N5级),以保证细胞培养的安全性。减压阀
减压阀安装于气瓶出口处,其作用是将高压气体降为设备所需的低压气体,避免设备因高压损坏。一般建议输出压力设置为15 psi(约1.0 bar)。气体软管
培养箱与气源之间通过专用气体软管连接,材质应耐压、防腐蚀,常用聚氨酯或不锈钢编织管,连接端为标准8 mm外径快插接头。连接接口
培养箱背部通常设置了CO₂输入接口和(若支持)O₂输入接口,配有防倒装标识,避免连接错误。过滤模块(可选)
用于净化进入设备的气体,防止颗粒污染、微生物或其他杂质进入箱体内环境。传感器模块
包括红外CO₂传感器和可选的O₂传感器,配合软件系统控制气体流量和浓度。
三、气路连接详细步骤
1. 准备工作
确保气瓶处于关闭状态;
检查气瓶压力是否足够(满瓶约为800-1000 psi);
确认减压阀型号与接口类型匹配;
准备专用工具,如扳手、密封带、清洁布等。
2. 安装减压阀
使用扳手将减压阀安装于气瓶出口处;
安装时使用密封带确保螺纹处无漏气;
紧固后检查有无晃动,确保连接牢固。
3. 连接气体软管
将软管一端连接至减压阀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培养箱后部气体输入口;
确保软管不弯曲、受压、牵拉过紧;
检查连接处的密封性,必要时使用卡箍加固。
4. 打开气源进行测试
缓慢打开气瓶总阀门;
调节减压阀使输出压力达到15 psi;
观察培养箱前面板或触控界面,检查CO₂浓度是否上升;
听是否有漏气声,检查接口处是否存在泄漏。
5. 系统自检与校准
启动培养箱,设备会自动检测CO₂传感器状态;
进行气体校准,如使用标准气体进行CO₂校准;
检查报警系统是否正常,确保安全性。
四、连接注意事项
气源选择
使用高纯度医疗级或研究级CO₂;
避免工业用CO₂气体(可能含杂质和水分);
气瓶放置通风良好处,避免高温环境。
软管布置
软管尽量避免折叠或踩压;
禁止使用旧损软管,定期检查更新;
软管不应接触尖锐物或高温设备。
接头检查
所有接头必须紧固,防止气体泄漏;
使用肥皂水检漏法(在接头处涂抹肥皂水,看是否有气泡);
尽量避免频繁拆装,以减少磨损。
设备操作
开机前确认气体压力与浓度设定;
培养箱设定浓度一般为5% CO₂;
若设备带有湿度补偿功能,应同时注意湿度传感器状态。
五、常见问题及排查方法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排查建议 |
---|---|---|
CO₂浓度上不去 | 气瓶压力不足、减压阀故障、漏气 | 检查气瓶余量、重装减压阀、检漏 |
接口处漏气 | 接头未拧紧或密封不良 | 重新连接并使用密封带 |
报警灯常亮 | 气体供应异常、传感器问题 | 查看面板报警代码、检查传感器工作状态 |
箱内CO₂浓度波动大 | 气体供压不稳、箱门频繁开启 | 调整减压阀稳定供压、减少开门频率 |
浓度显示异常 | 传感器漂移、需校准 | 使用标准气体校准传感器 |
六、气路维护与保养建议
每月检查一次软管老化情况,必要时更换;
每季度检测气体接口是否存在松动或腐蚀;
每6个月进行一次CO₂传感器校准;
每年更换过滤器(若有);
遇设备搬迁或气瓶更换,务必重新连接并做漏气检查。
七、扩展连接(支持O₂控制的型号)
若i160培养箱配备三气控制模块,则除了CO₂外,还需连接N₂与O₂气源,形成低氧或高氧培养环境,气路连接方式类似,注意区分各接口标识。
O₂和N₂的气体纯度要求更高,建议使用5N以上纯度(99.999%);
减压阀需为多路控制型;
每种气体应配备独立管路与接头,严禁交叉连接。
八、总结
赛默飞i160 CO₂培养箱气路连接虽为基础操作,但关乎设备正常运行与实验结果可靠性。正确的连接方法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还能保障细胞培养的环境稳定性。每一次连接都应遵循规范流程,注意安全,确保气体稳定供应。同时,定期维护与检测是设备良好运作的保障。无论是新建实验室还是日常操作,气路系统的规范使用是培养箱应用中的基础环节,值得每位使用者重视与掌握。
如需更复杂的三气系统配置或特殊应用环境(如厌氧培养、高压舱配套等),建议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制连接与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