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试前准备
1. 环境准备
温湿度条件:实验室室温 18–25℃,湿度 30%–70%RH,环境温差波动不超过 ±2℃。
安装位置:远离阳光直射、空调出风口及热源,避免振动源影响。
通风空间:设备四周保持通风间距,背部 ≥10 cm,顶部 ≥20 cm,确保散热良好。
2. 工具与耗材
高精度温度计、湿度计(分布测量用)。
数据记录仪(连续监测)。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用于加湿系统)。
高纯度 CO₂ 气瓶及减压阀(如带 CO₂ 控制功能)。
中性清洁剂与无纺布(清洁用)。
绝缘手套、静电防护腕带(电气检查用)。
3. 初步外观与结构检查
检查外壳无凹陷变形,漆面无大面积剥落。
门体密封条无破裂、脱落,闭合时密封均匀。
内腔无锈蚀、水垢或污染物。
电源线无破损,插头接地端完好。
二、硬件系统检查与初步通电
1. 电气安全确认
使用万用表检测插座接地电阻,应符合安全标准。
确认电源电压在额定范围内(220V±10% 或当地规格)。
2. 内部部件检查
拆下后面板(如允许),检查风扇、压缩机、加湿元件有无松动或异常磨损。
检查线路连接端子是否牢固,无氧化或烧蚀痕迹。
3. 初步通电
插入电源,开启主开关,确认控制面板启动正常。
观察自检过程是否出现报警或错误代码。
三、温度系统调试
1. 升温性能测试
在控制面板设定温度 37℃(常用细胞培养条件)。
使用独立温度计放置在箱内不同位置(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中央)同时测量。
记录从室温升至 37℃ 所需时间,正常应在厂商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温度均匀性调整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 1 小时后,比较各点实测温度,偏差不应超过 ±0.5℃。
若差异较大,检查风道是否堵塞或风扇转速是否异常。
调整风道挡板或更换损坏的循环风扇叶片。
3. 恒温稳定性测试
维持 37℃ 运行 4 小时以上,记录温度曲线。
温度波动应不超过 ±0.3℃;如超出范围,需检查加热元件与温控传感器的响应情况。
四、湿度系统调试
1. 加湿功能检测
向加湿水盘注入去离子水至建议刻度。
启动加湿功能,观察加湿元件是否均匀产生水雾,无异常噪音。
检查水盘与管路连接处是否有渗漏。
2. 湿度设定与响应
在控制面板设定目标湿度(如 95%RH)。
记录从当前湿度升至设定值所需时间,并对比独立湿度计读数。
若湿度上升缓慢,可能是加湿元件结垢或加热功率不足,应清洁或更换。
3. 防凝露与排水
高湿运行 2 小时后,检查内壁与门玻璃结露情况。
排水系统应畅通,防止积水影响环境稳定性。
五、CO₂ 系统调试(如适用)
1. 气路检查
连接高纯度 CO₂ 气瓶,确认减压阀输出压力稳定。
关闭气源后观察压力表变化,确认无泄漏(5 分钟内压力无明显下降)。
2. 浓度校准
在控制面板设定 CO₂ 浓度(如 5%)。
使用独立 CO₂ 分析仪测量箱内气体浓度,确认偏差不超过 ±0.1%。
如偏差大,需进行传感器校准或更换。
3. 响应与稳定性
记录从 0% 升至目标浓度的时间,应符合厂商指标。
运行 2 小时后检查浓度波动范围,确保稳定。
六、传感器与控制系统校准
1. 温度传感器
对比独立高精度温度计与设备显示值。
若偏差 > ±0.3℃,进入维护菜单进行校准,或更换传感器。
2. 湿度传感器
使用标准湿度计进行比对。
偏差 > ±3%RH 时需清洁传感器探头或更换。
3. CO₂ 传感器
采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进行校准。
偏差过大且校准无效时,应考虑更换。
七、运行稳定性测试
1. 空载测试
在设定的温湿度及 CO₂ 条件下连续运行 48 小时。
使用数据记录仪收集曲线,分析波动范围。
2. 模拟负载测试
在箱内放置模拟样品(装水的培养瓶或培养皿)。
观察设备在负载条件下的温湿度及气体稳定性。
八、常见调试问题与处理
温度偏高或偏低
检查传感器位置、风道循环、加热元件。
校准或更换温控模块。
湿度无法维持
检查水源纯度、加湿元件结垢情况。
清洁或更换加湿装置,检查密封性。
CO₂ 浓度不稳定
检查气路密封,确认减压阀稳定。
校准 CO₂ 传感器或更换。
频繁报警
检查设定参数是否合理。
排查传感器漂移或控制系统故障。
九、调试记录与交付
1. 调试记录表
记录设备型号、序列号、调试日期、调试人员。
列出各项测试数据及结论。
2. 验收与交付
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确认调试合格。
将调试记录存档,作为后续维护参考。
十、总结
二手赛默飞培养箱 250i 的调试过程不仅仅是设定参数,更是对设备整体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全面评估。通过严格执行温控、湿控、气体控制及传感器校准等环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设备在实验中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对于二手设备而言,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后续使用的实验数据是否可信,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否得到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