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日荧光定量PCR仪 FQD-16B 运行流程详解
一、设备概述
博日荧光定量PCR仪 FQD-16B 是一款小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配备16孔位检测通量,适用于中小规模实验。它结合了高精度温控系统和灵敏的光学检测模块,能够实时采集扩增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并生成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该设备常用于基因表达定量、病原体检测、突变筛查、食品安全分析等领域。
FQD-16B 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体积小巧,非常适合科研实验室和临床检测机构的日常使用。为了确保获得准确结果,需要遵循完整而规范的运行流程。
二、运行前准备
1. 仪器检查
电源:确保电源线、插座接触良好,电压稳定。
温控系统:检查温控模块是否完好,无损坏或异常噪音。
光学系统:确认光学通道干净,无灰尘和污染。
软件:检查控制软件是否正常运行,版本是否最新。
2. 实验环境
温度保持在 18℃–30℃,避免剧烈波动。
相对湿度保持在 30%–70%。
避免直射阳光和强烈振动。
保持实验室空气清洁,减少灰尘和化学气体干扰。
3. 试剂与耗材准备
模板:提取并纯化的 DNA 或 RNA。若为 RNA,需要先进行反转录生成 cDNA。
引物与探针:根据实验设计提前准备,需验证特异性。
试剂:PCR 酶、dNTP、缓冲液、Mg²⁺ 溶液、荧光染料。
耗材:专用PCR管或16孔反应板,封板膜或管盖,低吸附枪头。
三、反应体系配置
1. 配制步骤
在无污染的工作区配置反应体系:
模板DNA/cDNA:1–2 μL
正反向引物:0.2–0.4 μM
探针/荧光染料:根据体系要求添加
dNTP混合液:0.2 mM
缓冲液:1×
DNA聚合酶:0.5–1 U
无核酸水:补足至最终体积(常见为20 μL)
2. 注意事项
避免气泡产生,以免影响光学检测。
体系分装应均匀,避免孔间差异。
配置完毕后立即封板,防止蒸发和污染。
四、样品加载与布局
将反应管或反应板放置于仪器样品槽中,确保位置正确。
对照样本必须设置,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无模板对照。
若进行多靶标检测,应合理安排通道,避免交叉干扰。
五、运行程序设定
1. 基本循环设置
典型程序包括:
初始变性:95℃,2–3 分钟。
循环(35–45次):
变性:95℃,10–15 秒
退火/延伸:55–65℃,30 秒(同时采集荧光信号)
2. 熔解曲线分析
若需要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程序一般设定为:
从65℃开始,逐步升温至95℃。
升温速率为0.1℃–0.5℃/秒。
在升温过程中持续采集荧光信号。
3. 软件操作
输入样本编号、实验分组信息。
设定荧光通道和检测模式。
保存程序文件,确保可重复使用。
六、实验运行与实时监控
1. 实验运行
点击“运行”后,仪器自动执行设定的循环程序,并在每个循环末端采集荧光信号。
2. 实时监控
扩增曲线:实时显示样本扩增情况。理想曲线应为典型的S型。
荧光信号:应随循环数增加而逐步增强。
温度监控:温控模块实时保持设定温度,确保反应稳定。
3. 异常检测
若出现异常曲线或信号,应立即暂停实验,检查反应体系与样本配置。
七、实验结束与数据处理
1. 数据自动分析
实验完成后,软件会自动生成以下结果:
Ct值(循环阈值)。
扩增曲线图。
熔解曲线图(若设置)。
标准曲线(若有标准品)。
2. 数据输出
结果可导出为多种格式:
PDF:适合归档和打印。
Excel:适合进一步数据统计分析。
Word:适合科研论文或报告编辑。
3. 结果判读
阴性对照:应无扩增信号,否则可能存在污染。
阳性对照:应有稳定Ct值,证明反应体系有效。
实验样本:Ct值和曲线应在合理范围,且与对照组对比符合预期。
八、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1. 无扩增曲线
模板降解或浓度过低。
试剂失效。
反应条件设置错误。
2. 非特异性扩增
退火温度过低。
引物设计不合理。
循环次数过多。
3. Ct值过高
模板量不足。
样本中存在抑制剂。
荧光探针或染料浓度不合适。
4. 熔解曲线异常
产物杂质多或有引物二聚体。
升温速率不合理。
九、设备维护与优化
1. 日常维护
使用后擦拭样品槽,避免液体残留。
定期清洁光学窗口,防止灰尘影响检测。
每周运行一次自检程序,确保功能正常。
2. 定期校准
温控模块校准:确保各孔温度均一。
光学系统校准:保持检测信号一致性。
3. 软件升级
定期检查软件更新,获取优化算法和新功能。
十、未来发展趋势
1. 自动化与智能化
未来FQD系列仪器将更多引入自动化样本加载和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减少人为操作差异。
2. 云端数据共享
运行数据可直接上传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团队共享。
3. 多重检测能力提升
支持更多荧光通道,实现一次检测多个靶标。
4. 与数字PCR结合
结合数字PCR的高精度,实现更宽的动态范围与更低的检测限。
十一、结论
博日荧光定量PCR仪 FQD-16B 的运行流程涵盖了从准备、体系配置、程序设定、实验运行、实时监控到数据分析与报告输出的完整链条。严格遵守流程不仅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延长设备寿命,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工作效率。随着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未来运行流程将更加高效和便捷,为科研与临床检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